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感染的现状及控制与护理管理。方法通过有效的强化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上的意识度,建立起感染管理的规章与制度,并且采取手术室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结果在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以及护理管理等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建立并健全一套整体且科学有效的手术室管理系统以及对策,并且采取手术室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这样可以使得手术室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证,从而使医院感染的发生得到有效的预防。

  • 标签: 手术室感染 现状 控制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身特点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血压控制效果,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人体化护理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损伤控制理念在重症高处坠落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重症高处坠落伤病患5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实验组急诊救治中应用损伤控制理念,对照组实行常规救治。分析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体温、狼疮抗凝物质和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为(11.3±0.3)s,明显比对照组的(16.1±1.5)s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重症高处坠落伤病患的急诊救治工作当中合理运用损伤控制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促进生命体征改善。

  • 标签: 重症高处坠落伤 应用价值 损伤控制理念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控制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对其妊娠结局造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在孕前期经过了系统的检查并给予早期血糖控制,血糖控制较好者为治疗组;13例患者孕期确诊了糖尿病并给予血糖控制,但控制效果不理想,15例患者在妊娠期间没有经过系统筛查和血糖控制,而是在分娩时发现糖尿病,一共28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患者、剖宫产、羊水过多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新生儿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死亡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血糖控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早期血糖控制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馈控制应用于眼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眼科在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接诊治疗的1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9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90例实验组(实施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投诉率为0.00%、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1.25%、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及感染率为7.50%;参照组患者投诉率为10.00%、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11.25%、并发症发生率为23.75%及感染率为21.25%,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馈控制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可以提高患者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馈控制 眼科 护理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疾病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份我院干部科接诊的70例呼吸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为2.86%,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呼吸疾病的患者,通过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有积极意义,需引起重视。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老年患者 医院感染 临床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自愿接受实验调查的志愿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的志愿者血型相同。将所有可以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因素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重点,并且对血液标本中的采集、抗凝、存储、检测时间等因素在医学检验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有效控制方法。结果经过医学检验的两种血液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有比较明显的变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质量检验的因素比较复杂,既有检验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处理不当的因素,也有在检验过程中患者血液稀释比例不协调的原因。因此,医院医护人员在进行送检和实际检验操作的时候,必须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及时归纳总结出良好的质量控制方法,来减少血液细胞质量检验的失误情况。

  • 标签: 血液细胞 检验质量 医学 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差异分对照组、疼痛控制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康复护理,疼痛控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疼痛控制护理。比较两组创伤性骨折康复效果;创伤性骨折愈合时间、康复锻炼依从性、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焦虑情绪。结果疼痛控制组创伤性骨折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控制组创伤性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焦虑情绪相近,P>0.05;干预后疼痛控制组疼痛评分、焦虑情绪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有促进作用,可减轻患者焦虑感和疼痛感,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从而更快加速骨折愈合,缩短出院时间。

  • 标签: 疼痛控制护理 创伤性骨折患者 术后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盆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间收治的严重盆骨骨折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类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即实验组25例患者,对照组25例患者。对照组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实验组的25例患者行骨科损伤控制方式,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的方式进行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严重骨盆骨折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工作期间收治的3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另选取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未开展护理质量控制工作阶段时所收治的3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54%,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此外观察组的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护理质量控制能够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避免医疗纠纷,得到患者的高度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房质量控制中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8月-2018年4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32)和对照组(n=132)。将助产士常规管理实施于对照组,将助产士分层管理实施于观察组。对两种管理模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接生质量、护理满意度指标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助产士分层管理代替助产士常规管理实施产妇分娩护理中,对于接生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质量控制 助产士分层管理 产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42例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至本院行I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71例。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就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手术室消毒效果以及切口感染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与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研究组,而手术室消毒效果却明显低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助于手术室消毒效果的提升,在此模式下,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也可明显下降。

  • 标签: PDCA循环 管理模式 手术室 感染 预防控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建立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促进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中抽选17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1例,采用建立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对照组86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记录护理治疗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专科护理、基础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8.9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9.53%,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建立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 消化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的控制情况,明确支气管哮喘的控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收的7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入组研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针对性控制组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AR以及生命质量情况。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针对性控制组实施针对性控制方法。结果针对性控制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和咳嗽控制情况相对较好。结论为了实现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症状的有效控制,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应结合其具体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哮喘控制方法。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哮喘 治疗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对策并分析实验室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到2018年我中心收集感染性腹泻患者220例病例资料。通过分析其病因、治疗措施、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实验室监测数据,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对实验室监测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时间3-18天,平均时间6.4天。结论通过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加强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可有效提高治愈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实验室监测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析在对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进行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所起到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我院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04月期间接收的50例需要采取消化内镜进行检查的患者,并依据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24例对照组与26例实验组。将应用常规内镜检查护理干预组作为对照组,将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组作为实验组。观察与比较护理后两组心率、呼吸、舒张压与收缩压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心率、呼吸、舒张压与收缩压指标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消化内镜检查以及风险控制方面有显著的护理效果,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血压情况,稳定呼吸与心率指标,因此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 临床应用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PDCA循环管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开始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于实施前后1年时间里各抽取10000份灭菌器械进行清洁度达标率的对比,并各在临床科室抽取60名医护人员调查其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的满意度对比。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器械的清洁度达标率98.46%明显高于实施前,且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渗透于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有助于提高消毒灭菌效果,更高质量、高效的为临床科室服务,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灭菌 清洁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就延胡索生物的碱类化学成分展开分析,同时就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总结分析国内外围绕延胡索所展开的研究,就延胡索的化学成分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主要规律与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生物碱类是延胡索中所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结论在延胡索化学成分的提取过程中,热回流法、高速逆流色谱法以及超声提取法均是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同时单指标质控以及指纹图谱法也是在质量评价中较为常见的方法。

  • 标签: 延胡索 化学成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本院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在分析前实施传统质量控制对策的时期,作为对照组;另选自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本院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在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策的时期,作为观察组,每组各随机抽取500例尿液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时期当中,尿液检测的标本情况,从中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制定质量控制对策并于2013年11月开始实施,对比观察两组尿液检验报告的质量,统计其合格概率。结果观察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为98.00%,对照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为82.00%,观察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P<0.05)。结论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对策,能够有效提高检验质量,确保尿液常规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 标签: 质量控制 尿液常规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并针对其提出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流行性传染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这12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分析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种类及疾病传播方式,并对预防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结果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主要包括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粪口传播、血液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结论传播途径和传染病病原是流行性传染病扩散的必然条件,因此根据传染病特征制定综合性控制对策,可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 标签: 流行性 传染病 传播方式 控制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