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根管治疗病例锥形束CT(CBCT)影像,探讨这一技术变异根管诊断治疗作用。方法:使用ProMAX3DCBCT设备,分析比较300例根管治疗病例CBCT和常规X光片根管腔影象特点。结果:CBCT能够显示根管形态和分布,发现切牙双根管、磨牙根管数目异常、C形根管等根管变异。结论:CBCT可在根管治疗术前术中根管变异作出明确诊断,防止根管遗漏、保存牙本质和保障根管治疗成功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根管治疗 锥束CT 根管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前软组织厚度是否能用于困难气道预测,找到适合中国人群测量层面及软组织厚度临界值,并与传统气道评估方法比较预测困难气道准确性。方法:141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3~88,ASA分级Ⅰ~Ⅲ级,术前测量颈围,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Mallampati分级,使用超声仪器测量患者5个层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包括舌骨平面、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甲状腺峡部平面及胸骨上凹平面。诱导后气管插管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将Cormack-LehaneⅢ~Ⅳ级定为喉镜暴露困难。分析困难喉镜暴露组与非困难喉镜暴露组间各种评估方法差异,计算超声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及临界值,比较各种方法预测喉镜暴露困难准确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17例出现困难喉镜暴露(Cormack-Lehane分级Ⅲ~Ⅳ级)。困难喉镜暴露组患者甲状舌骨膜平面及声带平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分别为(2.43±0.50)cm和(0.98±0.21)cm,非困难喉镜暴露组分别为(2.08±0.39)cm和(0.87±0.20)cm,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甲状舌骨膜平面厚度与声带平面厚度之差结果也有显著差异[(1.46±0.40)cm∶(1.22±0.37)cm],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及两者平面之差临界值分别为2.19、1.05和1.19cm。结论:超声测量甲状舌骨膜平面颈前组织厚度、声带平面颈前组织厚度以及两者之差均可用于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 标签: 困难气道 困难喉镜暴露 气管插管 超声
  • 简介:本文通过2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及28名正常青少年咀嚼肌肌电图检查,发现唇腭裂术后反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特征如下:(1)姿式位嚼肌、颞肌肌电活动增大;(2)ICP大力咬合时嚼肌、颞肌肌电活动较弱,患者咀嚼功能低下;(3)边缘运动中肌肉活动不协调;(4)嚼、颞肌SP延长;(5)各种功能运动中,两侧嚼、颞肌肌电活动对称性差。

  • 标签: 唇腭裂 反合 肌电图
  • 简介:本文53例少年儿童TMJD患者和咬合状况进行系统检查及确定,分析了各咬合干扰和早接触牙牙位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各种错与干扰之间作了相关分析,为进一步探讨能因素少年儿童TMJD作用以及早期正畸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少年儿童 合与咬合 相关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近10年牙列缺失患者牙列缺失特点及修复状况。方法:北京口腔医院近10年来诊治5142例牙列缺失患者全部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牙列缺失就诊率男女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上牙列牙列缺失病例数目明显多于下牙列牙列缺失病例数目(P〈0.05);2001年至2005年来诊牙列缺失患者比1996至2000年来诊牙列缺失患者人数多、平均年龄高、牙槽嵴条件好、回医院复诊平均次数多、满意度低(P〈0.05);患者对外观满意度比较高。结论;现存患者与以前患者相比较,就诊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义齿期望值增强,这就需要口腔修复科医师小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以满足患者高品位需求。

  • 标签: 牙列缺失 义齿修复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代谢综合症患者牙周状况,探讨代谢综合症牙周疾病发生、发展中意义。方法:选择150例诊断明确代谢综合症患者为研究组,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失牙数并计算牙周位点率。测定龈沟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代谢综合症组患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症组PD、CAL、重度百分比及失牙数除BI外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症患者龈沟液中IL-6、TNF-α、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中两组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MS组患者血糖水平与PLI、CAL、BI、重度百分比呈正相关(P〈0.01),腹型(腰围水平)与PD、CAL、PLI重度百分比呈正相关(P〈0.01)。HDL-C水平与PLI、CAL、BI、重度百分比及失牙数正相关。血糖及HDL-C水平与牙周病发病率正相关。结论:MS患者牙周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血糖、HDL-C及肥胖程度是影响牙周状况重要因素,这种变化可能是通过MS引发炎症失衡而发生

  • 标签: 老年 牙周病 代谢综合症
  • 简介:咬合重建是颞下颌关节病(TMD)永久性修复治疗方法之一,关键在于(hé)重建如何确定最适颌位。但是,由于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最适颌位概念,尚无统一定义标准,髁状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稳定性及位置研究存在争议,髁位重建后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评价。本文就有关最适颌位概念、髁状突参考位与骱重建关系、TMD患者(hé)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提出尽管正中关系位(CR)是生理性最适髁位,可以用于建(hé),但TMD病人最大牙尖交错位(MI)也可能是生理性。有些情况下,应采用生理性MI建(hé)。若MI不是生理性,应首先调整肌肉状态,然后再选CR位或适应性正中位建(hé)。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病 髁状突参考位 颌位 he重建
  • 简介:随着保健和医疗水平进步,一部分老年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进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这也使得其凝血机制发生改变,凝血时间变长,这些患者是否能安全拔牙及拔牙后处理等,一直是齿槽外科比较棘手问题。本文通过15例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不停药情况下拔牙术后处理临床效果评价,以资类似患者治疗处理提供借鉴。

  • 标签: 拔牙 阿司匹林 出血 齿槽外科
  • 简介:目的研究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形态以及鞍桥发生率关系。方法选取(非随机法)2007年至2016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98例唇腭裂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前来就诊无唇腭裂患者324例为对照组。Winceph8.0软件定位蝶鞍相关标记点,测量蝶鞍长度、深度和直径,记录蝶鞍形态(椭圆形、圆形、扁平状)以及鞍桥类型(无鞍桥、部分鞍桥、完全鞍桥)。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蝶鞍长度、深度和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254;P=0.954;P=0.250);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深度、直径及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69;P=0.60;P=0.54;P=0.11);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深度和直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2;P=0.003)。实验组蝶鞍各形状所占比例从大至小依次为椭圆形、扁平状和圆形,对照组依次为圆形、扁平状和椭圆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无统计学差异(P=0.942);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有统计学差异(P=0.017)。实验组鞍桥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为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男性与女性鞍桥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54;P=0.634)。结论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无明显关联,但与蝶鞍形态和鞍桥发生率有关,唇腭裂患者鞍桥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标签: 唇腭裂 蝶鞍 鞍桥
  • 简介:牙科焦虑是口腔保健一种心理障碍。临床发现,绝大多数老年患者会出现牙科焦虑,主要体现在抑郁和焦虑方面,影响老年患者牙科焦虑主要原因是心理疾病和不良心理状态,个性因素,牙齿治疗知识了解程度,疼痛和治疗环境,以及经济因素。本文为临床防治牙科焦虑提供了一些证据和思路,以期改善老年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状况,提高口腔治疗效果和口腔健康。

  • 标签: 老年患者 牙科焦虑 抑郁 焦虑 个体特质 环境
  • 简介: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叉神经痛患者病因诊断价值,并为制定血管-神经压迫影像学诊断标准提供建议.方法:45例(47侧)临床明确诊断叉神经痛患者进行MRTA检查,2位影像学专业人员不告知诊断情况下独立读片,其间差异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u检验.设立有症状侧为实验组,无症状侧为对照组,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其中2例进行了微血管减压术.结果:2位影像学专业人员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双尾,P>0.05).45例病例中,6例为肿瘤压迫引起,占13.3%.其余41侧有症状侧MRTA明确诊断为压迫者占58.5%(24/41),可疑压迫者占]7.1%(7/41),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SCA)61.3%、小脑下前动脉(AICA)19.4%、SCA+AICA为12.9%、椎动脉(VA)为6.4%,血管压迫部位于近脑干l/3者占61.3%(19/31),其余占38.7%.37侧无症状侧MRTA无明确诊断为压迫者,可疑压迫者占18.9%(7/37).经χ2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5).2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MRTA诊断与术中发现符合,术后患者疼痛即刻缓解,且无明显麻木.结论:多平面-MRTA方法可作为叉神经痛初诊患者常规检查手段,并为微血管减压术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MRTA 血管-神经压迫
  • 简介:唇腭裂(cleftlippalate,CLP)患者经过一系列手术后仍存在比较严重错【牙合】畸形,据统计,唇腭裂患者恒牙期错【牙合】畸形发生率为97%,需要正畸治疗。随着人们唇腭裂先天畸形认识深入、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技术发展,唇腭裂患者治疗由单一手术治疗转为序列治疗。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婴幼儿期颌骨术前矫形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最为基础环节,它有利于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前段对位、

  • 标签: 唇腭裂患者 矫形治疗 婴幼儿期 术前 唇腭裂序列治疗 牙槽骨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特征。方法:选择单侧TMJ疼痛患者与性别、年龄匹配正常者各20名,测量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开口度(OR)、双侧TMJ机械疼痛阈值(MPT)和压力疼痛阈值(PPT)。结果:病人组VA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人组开口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患者TMJ疼痛侧MPT、PPT小于对照组同侧(P<0.05)。病人组TMJ疼痛侧与无痛侧之间MPT及PP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J疼痛患者疼痛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定量感觉测试 疼痛
  • 简介: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钙化根管患牙,采用CBCT扫描,处理所得数据,获得牙体和根管立体图像以及任意平面图像,确定根管形态、根管钙化段位置、钙化长度等,牙科显微镜引导下使用超声器械疏通根管.统计成功率。结果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根管形态及走向、钙化部位、钙化部分长度及变化趋势:36例钙化根管中,成功疏通根管有34例,成功率为94.4%:另有2例为根管全段钙化。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根管治疗,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论CBCT可直观准确地反映钙化根管位置,根管形态及走向,为根管治疗提供可靠信息。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是处理钙化根管行之有效方法。

  • 标签: 根管钙化:锥形束CT 牙科显微镜
  • 简介:牙髓组织和牙周组织解剖上关系紧密,因此一处感染可向另一处扩散,尤其当牙髓-牙周病损已经相互沟通,临床上要确定起始病因和制定合适治疗方案十分困难。本文结合临床病例介绍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经验。

  • 标签: 牙周炎 牙髓炎 交互影响 治疗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老年口腔癌患者根治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0-76,平均年龄68.4)口腔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缺损,其中舌癌18例,牙龈癌3例,颊癌5例,口咽癌3例,口底癌3例,分析总结移植修复成功率和术后效果。结果:31例移植皮瓣成活,1例坏死,成活率为96.8%,皮瓣术后近期和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而且可塑性良好,是修复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软组织较大缺损理想游离皮瓣。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癌 术后缺损修复
  • 简介:目的:通过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回顾分析,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8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男女比为2.80∶1;20~29(30.07%)为发病高峰年龄段;交通事故(48.45%)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口腔颌面创伤中,下颌骨骨折573例,发生率最高。合并伤以眼部最多见(171例),其次为颅脑伤和四肢创伤。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以骨折多见。骨折发生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性质及相应部位解剖结构有关。眼部创伤、颅脑创伤及四肢创伤为最常见并发症,应予以充分重视,治疗不可忽视全身状况。

  • 标签: 颌面部 创伤 流行病学调查 合并伤 陈旧性骨折
  • 简介:目的:回顾上颌窦根治术后患者长期并发症情况,归纳该术式不足,并提出今后改进措施。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月间行上颌窦根治术住院病例,随访其长期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面部感觉异常、肿胀(感)、鼻塞、面部疼痛、眼部不适、开口受限及复发,评价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结果:53例患者诊断以上颌窦慢性炎症和上颌窦瘘为主,42例(男22,女20)接受随访患者,年龄为13。79f平均43),随访期为16~75个月,18例02.86%)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长期并发症,其中5例(11.90%)术后复发、9例(21.43%1手术效果不满意。结论:上颌窦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复发率高。随着微创观念和功能性外科理念发展.以及内镜、超声骨刀等新技术应用.应以保存上颌窦功能及外形术式替代传统根治术。

  • 标签: 上颌窦根治术 长期并发症 手术满意度
  • 简介:目的:观察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老年无牙颌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OHRQoL)影响,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拟行全口义齿修复并伴有牙槽嵴严重吸收老年无牙颌患者20名,其中男11名,女9名,年龄为(71.1±2.9),通过随机交叉对照实验,依次戴用长正中(牙合)型与传统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8周后,采用无牙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HealthImpactProfile20-EDENT,OHIP-EDENT)全部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修复后患者满意度。选用Wilcoxon秩和检验来分析比较戴用两种不同(牙合)型全口义齿后各量表指标差异。结果:OHIP-EDENT量表20项指标之中,"义齿适合性不佳"(Z=-2.449,P=0.014〈0.05)、"粘膜破溃"(Z=-3.000,P=0.003〈0.05)以及"中断进食"(Z=-2.236,P=0.025〈0.05)等方面,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显著优于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改良(牙合)型,长正中(牙合)型有利于减少义齿基托下粘膜疼痛发生,有助于患者咀嚼效能发挥,进而降低了佩戴全口义齿患者进食影响,更易为牙槽嵴低平无牙颌患者所适应,明显改善了老年无牙颌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获得较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牙合)全口义齿 牙槽骨吸收 无牙颌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患者烤瓷冠修复后龈沟液成分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需进行烤瓷单冠修复患者100名作为受试对象,其中男、女性各50名,年龄20-59,按年龄段分成20-29组,30-39组,40-49组,50-59组,每组25名。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单冠进行修复,分别在修复前及修复后1个月检测基牙龈沟液分泌量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结果:修复后1个月基牙龈沟液分泌量以及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修复前。但随着年龄增加,龈沟液分泌量及炎性因子升高量越少。龈沟液分泌量,20-29组,30-39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40-49组,50-59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介素1β,各组治疗后1个月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各组治疗后1个月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20-29组,30-39,40-49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50-59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钴铬合金烤瓷单冠修复可使各年龄组患者龈沟液分泌量增加,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增高。但年龄越大,升高量越少。

  • 标签: 钴铬合金 烤瓷冠 龈沟液 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