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在孤独症儿童言语康复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开始,于2021年3月结束,以在研究时间内本院接收的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为了更好的提升研究内容的准确性,将对68例患儿进行分组探讨,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器具辅助口部运动,最终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的训练效果以及表达能力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训练效果以及训练后的表达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对孤独症儿童采用有效的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提升其训练效果,与此同时改善患儿的表达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器具辅助 口部运动 孤独症儿童 言语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运动应用于自然分娩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自然分娩产妇,结合此间自然分娩产妇应用分娩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依次实施常规分娩及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运动,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产程时间、产妇分娩结局、VAS评分。结果:分析产程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时间更短,P<0.05。分析不良结局发生率,和对照组(18.00%)相比,观察组(2.00%)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期间,通过予以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运动,减少疼痛感的同时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且改善了产妇的分娩结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分娩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 分娩球运动 自然分娩 VAS评分 分娩结局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56例慢性心衰患者被分观察组(运动康复+情绪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8例,对比干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运动康复 情绪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作业治疗对不同等级手功能脑瘫儿童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不同等级手功能脑瘫儿童30例展开调查,按照治疗形式随机分组,对其中15例施行运动+言语+引导教育的基本治疗,称之为对照组,对另外15例施行运动+言语+引导教育+作业的全面治疗,称之为观察组,经MACS手功能分级,构建八个日常场景对患儿的手部功能等级展开划分;采取FMFM精细运动评估,对患儿视觉追踪、上肢关节活动、手眼协调、抓握、操作的能力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MACS手功能分级中Ⅰ、Ⅱ级的例数偏多,对照组Ⅳ、Ⅴ级的例数偏多;观察组患儿FMFM精细运动评估中的各个项目分值均偏高,(P

  • 标签: 作业治疗 不同等级 手功能脑瘫儿童 精细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维生素AD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共8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命名为两组(每组均为40例),一组为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维生素D治疗方法),一组为实验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维生素AD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2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治疗前后临床有关指标(维生素A含量、免疫球蛋白A水平、25羟维生素D水平、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临床有关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维生素A含量、免疫球蛋白A水平、25羟维生素D水平、运动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维生素AD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显著。

  • 标签: 维生素AD 运动发育迟缓 康复治疗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脑卒中早期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按摩,对比分析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实验组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针灸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在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针灸按摩 运动疗法 脑卒中早期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运动疗法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障碍患者54例做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进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二周、治疗后四周、治疗后八周患者疼痛指数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评分(ROM)、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结果:治疗后患者各各时间点的膝关节活动度评分(ROM)、疼痛指数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均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疗法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疼痛。

  • 标签: 运动疗法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术后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康复训练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陈旧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肌少症患者采取强化营养+抗阻运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老年肌少症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基于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及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营养状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肌少症患者采取强化营养+抗阻运动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营养水平,持续改善患者生活能力,该疗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强化营养 抗阻运动 日常生活能力 营养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医疗康复领域,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对于改善和恢复下肢运动功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全面回顾了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最新研究动态,重点关注其在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及相关技术进展,特别是在脑卒中、脊髓损伤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病症的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文章揭示了康复外骨骼在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方面的潜在疗效。尽管如此,康复外骨骼的发展仍面临多项挑战,技术层面的挑战包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增强患者的舒适感等。在临床应用方面,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和长期效果的评估也是关键问题,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通过智能化、轻量化和增强可穿戴性蒯仲恺 范芳玲 陈萍生提供了一个关于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在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全面研究视角,旨在促进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 标签: 康复 外骨骼机器人 下肢运动功能 步态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屈曲和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 标签: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脑卒中 下肢 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开展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我院康复专科收治的4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纳入本课题,依照数表法分为样本容量均为23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实施传统康复治疗和悬吊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步态参数、平衡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康复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步态周期和步频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步态周期和步频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但是实验组干预后步态周期显著短于对照组,步频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干预后两组患儿两项评分均有显著提升,但是实验组干预后Berg评分和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悬吊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平板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经常规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观察对比常规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对本组患者检查结果的特异度与敏感度.结果运动平板心电图对本组患者检查结果的特异度与敏感度分别为86.88%、85.71%,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8.85%、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更为显著的应用效果,特异度与敏感度高,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运动平板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电针刺激联合运动疗法用于颈腰腿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颈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电针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颈腰腿痛患者在电针刺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功能,缩短住院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刺激 运动疗法 颈腰腿痛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近年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形式,成为推动区域卫生环境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湖北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实际.我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 标签: 国家卫生城市 爱国卫生运动 环境健康 区域卫生 经济社会 持续发展
  • 简介:2003年年初,乐高公司陷入困境,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0%。2004年,销售额又下降了10%。这家丹麦玩具商怎么突然落到这步田地?乐高的问题大概要追溯到1981年。当时。世界上第一款掌上游戏《大金刚》上市。

  • 标签: 运动鞋 风险 销售额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脑心通胶囊联合有氧运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压、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 ,联合组 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用有氧运动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血压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 TG 、 TC 、 LDL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HDL 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 TG 、 TC 、 LDL 降低根据明显, HDL 增高根据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两组患者治疗后 SBP 以及 DBP 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治疗后 SBP 以及 DBP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脑心通 胶囊可以 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及血压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缺血性 脑卒中 血脂 血压
  •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联合运动对老年血瘀症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交互作用。方法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老年血瘀大鼠模型。采用3×3析因设计分组,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9组,分别给予丹参(0、1.5、3g·kg^-1)及游泳(0、20、40min)处理。持续7周后,采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检测大鼠下肢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测定下肢压力后反应性充血(PORH)。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取血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丹参与运动均可提高模型大鼠下肢微循环灌注量(P〈0.01,P〈0.05),且二者有交互作用(P〈0.05)。丹参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下肢充血速率(P〈0.01)。丹参与运动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P〈0.05),且均可降低模型大鼠FIB含量(P〈0.01,P〈0.01),且二者有交互作用(P〈0.01)。运动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血清中SOD的含量(P〈0.05)。丹参和运动均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MDA含量(P〈0.05,P〈0.01)。结论丹参联合适当运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FIB、MDA,并提高SOD,从而提高老年血瘀大鼠微循环灌注量,改善微循环障碍。

  • 标签: 丹参 运动 微循环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