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10月,在福建宁德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黄姑鱼(Nibeaalb-iflora,♂)杂交,观察了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大黄鱼和黄姑鱼亲鱼平均体质量和体长分别为405g、27.9cm和390g、24.8cm,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受精卵浮性,为单油球端黄卵,卵径1060~1500μm,油球379.8μm左右。在水温25.8~26.2℃,盐度26的条件下,经18h55min半数受精卵破膜,胚胎发育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肌节出现期、心跳期、肌肉效应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初孵仔鱼全长2.75~2.98mm,受精率约为14.4%,孵化率约为31.9%,畸形率约为30%。共培育杂交初孵仔鱼5万尾。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轮虫,7日龄开始摄食小型挠足类。

  • 标签: 大黄鱼 黄姑鱼 杂交 胚胎发育
  • 简介:采用两步间隔输精法,输精时先用1~2滴精液滴于母猪鼻端,然后把输精管插入生殖道尽量深处来回抽动数次。再将1头份精液分作两步输入.第一次输入授精量的一半,间隔20-40min后,再输入剩余精液。结果表明(1)间隔输精比常规和今明二次输精,精液倒流明显减少13,68和14.7个百分点(P〈0.01);(2)受胎率和产仔数间隔输精与今明二次输精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比一次输精相应提高12,10、13,48个百分点和1.34、1.17头,差异明显(P〈0.01)。间隔输精可明显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产仔数,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 标签: 母猪 精液滴鼻 间隔输精
  • 简介: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俗称江骨、江黄颡,隶属于鲶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一带的河流、湖泊、水库,广东地区较少分布。该鱼属底栖性鱼类,喜栖息于水体下层石砾附近,怕强光,以群体摄食活动为主,杂食性,适温广,有一定的耐低氧能力,抗病能力较强,是黄颡鱼属中生长速度最快,体型最大的一个品种。

  • 标签: 瓦氏黄颡鱼 育苗试验 鲶形目 人工繁殖 杂食性 生长速度
  • 简介:在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育并达到成熟的史氏鲟雄鱼,人工摧情获得精液.本文介绍对精子生物学特性的观测结果,其中包括:透视电镜下观察到的精子形态结构,精子快速泳动时间和寿命,精液的质量密度和精子密度,同时与野生雄鱼精子活力进行比较.

  • 标签: 全人工繁殖 精子 生物学特性 史氏鲟
  • 简介:在水温12.1~13.9℃下和直径80cm、高60cm,水深40cm的圆形选育缸中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1200lx600lx和300ix)对平均体质量为10.10±0.8g的山女鳟(OncorhynchusmasoumtTsolz)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显著影响山女鳟幼鱼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和变异系数(CV)(P〈O.01),高光照强度组SGR和CF值显著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而CV值则是高光照强度组显著低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高光照强度组摄食率(仃)明显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实验表明,适度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山女鳟幼鱼的生长,这对于优化山女鳟幼鱼培育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山女鳟 光照强度 生长性能 摄食率
  • 简介:江河、湖泊和水库是内陆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生活的进步,工农业的蓬勃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淡水鱼类资源和渔业的发展。工业“三废”的污染,严重地影响水生生物的索饵、繁殖及其生态环境;过度捕捞使鱼类资源得不到恢复和补充;江河修筑闸坝,严重影响洄游性鱼类上溯产卵场进行繁殖。世界各国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在内陆水域开展人工放流移殖鱼苗,对保护和增殖鱼类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 标签: 内陆水域 发展途径 世界 概况 工业“三废” 中国
  • 简介:广西智能气功研究会科研小组与广西水产研究所育种组合作,进行了智能气功外气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影响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尼罗罗非鱼 生长影响 育种 水产 试验 组合
  • 简介:为开发我国鲑科鱼类养殖新品种,将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masou移殖至北京。稚鱼用玻璃钢育苗盆+水泥池,微流水和流水养殖,进口鲑鳟饲料作为开口饲料,2周后改为国产鲑鳟饲料培育至性成熟。2014—2015年人工采卵15.7万粒,受精率82%,孵化率68%。孵化水温6~8℃,受精卵至发眼期的积温为190~210℃·d,350~390℃·d时孵出。共孵化鱼苗8.7万尾,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2~+龄雄鱼100%及雌鱼95%性腺发育成熟,雌亲鱼平均体质量(573.62±110.39)g,成熟系数(21.67±2.60)%,绝对繁殖力为(1649.64±489.60)粒/尾。人工养殖环境下,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殖性能较野生群体有极大改善,能进行规模化苗种生产。

  • 标签: 马苏大麻哈鱼 移殖培育 全人工繁殖
  • 简介: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可节省5~10倍以上的公猪的饲养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栏舍的利用率;可以扩大的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有利于优良基因迅速扩展到种群,加速猪群的改良,同时可以将优良公猪应用到商品群,防止本交的局限性;可以减少因本交而导致的生殖疾病的传播;保证了每头母猪配种所用精液的合格,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成绩;可解决育种需要,不必引入公猪所带来的成本及防疫风险,实现了异地交配;可避免公母猪体格差别太大而难以完成的配种任务;有利于大量母猪同期发情配种,适合于工厂化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大中型养殖场及个体养殖户的欢迎和采用,但同时人工授精技术也有相对不足的一面,如公猪患有不良的隐性基因就会在种群迅速扩散;公猪如患有可能经精液传播的疾病如伪狂犬,猪瘟,非洲猪瘟,布氏杆菌等就会经精液迅速传播,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各个环节应严格的卫生操作等。生产中常因对精液的质量把关不严,不正确的输精操作过程使得各养猪场对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效果普遍不理想,有的甚至对实施人工授精技术以后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反而低于采用本交,使得部分养猪企业和个人最终又选择了采用本交。综其原因:对人工授精技术不足的一面应用的不够好,其主要表现在后备公猪的选留、公猪站的管理、精液生产的质量检控、人工授精设备及用品的管理与应用、输精技术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针对上述原因探讨如何加强人工授精站的管理及母猪输精管理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 标签: 人工授精站 输精技术 化管理 产仔数 受胎率 母猪
  • 简介:两种重要的印度鲤科鱼——露斯塔野鲮Labeorohita和厚唇鱼巴Catlacatla首次人工雌核发育成功。用紫外线照射使精子失去遗传活性。冷休克(12℃,20分钟)和热休克(39℃,1分钟)在诱导二倍体雌核发育中是有效的。概要介绍了这种方法在印度两种重要鲤科鱼的遗传育种工作中的效果。

  • 标签: 露斯塔野鲮 人工雌核发育 育成 鲤科 遗传育种 二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