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与阿托伐他丁钙治疗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2年08月-2023年04月期间,选取56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将5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8)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组(n=28)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托伐他丁钙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肝脏影像学改善明显,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与阿托伐他丁钙联合用药在治疗脂肪肝的效果显著高于单药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阿托伐他丁钙 脂肪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疏肝健脾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研究组则接受疏肝健脾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更优(P<0.05)。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应用疏肝健脾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有效优化肝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疏肝健脾汤 多烯磷脂酰胆碱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进行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指标:天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TBIL);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并进行上腹部CT平扫,计算肝/脾CT比值。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53/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42/58)(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AST、ALT、γ-GT、TBIL、TC、TG水平均明显降低,肝/脾CT比值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LN、PCIII、IV-C和H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降低血脂。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多烯磷脂酰胆碱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功能 血脂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整体价值。方法选择9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异甘草酸镁治疗)、实验2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各49例。对比两组脂肪肝患者治疗期间肝功能以及血脂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脂肪肝患者AST、ALT、TBIL、GGT、TC、TG水平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实验1组治疗效果以及AST、ALT、TBIL、GGT、TC、TG水平均优于实验2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多烯磷脂酰胆碱,脂肪肝治疗中异甘草酸镁整体优势更为显著,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脂肪肝 异甘草酸镁 多烯磷脂酰胆碱 肝功能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6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4例,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转氨酶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脂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在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同时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改善肝酶学和血脂异常优于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 标签: 脂肪肝 生活方式干预 多烯磷脂酰胆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0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纳入70例,观察组共纳入6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宾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AST、ALT、TG、TC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够改善疗效,可进一步推广研究。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水飞蓟宾 非酒精性脂肪肝 谷丙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及甘草酸二胺治疗,疗程6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恢复程度及甘油三酯(TG)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58.3%、总有效率94.4%,优于对照组显效率33.3%、总有效率75.0%(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效果明显并且安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异甘草酸镁 甘草酸二胺 多烯磷脂酰胆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间80例老年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数表分组传统组(n=40)、联合组(n=40),传统组实施肌苷片联合非诺贝特片治疗,联合组实施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非诺贝特片治疗,对比不同方案的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传统组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G、TC水平较传统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提升疗效。

  • 标签: 老年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 多烯磷脂酰胆碱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率。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218例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门诊先后的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10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即运动与食疗相结合;给予实验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治疗,即在运动与食疗的基础上,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对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9.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6.88%),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水飞蓟宾 非酒精性脂肪肝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健肝乐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入选5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36周,治疗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的情况下,加用健肝乐颗粒联合治疗,两组均给予基础对应支持治疗,疗程为3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个时间点检测ALT、AST水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肝乐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ALT水平改善上有明显效果,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健肝乐颗粒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脂肪肝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月开始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0例作为入组成员,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对照组40例,以及通过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观察组40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较为明显,且B超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异甘草酸镁 多烯磷脂酰胆碱
  • 简介:最为广泛应用的干燥综合征欧洲诊断标准现已修正,唇腺活检和/或Ro/La血清学阳性必不可少·西维美林(cevimeline)是一种新型毒蕈碱受体(M3)刺激剂,与毛果芸香碱比较,能更有效地改善干燥症状,副作用更少。近期研究明确了干燥综合征病人发展为淋巴瘤的一些危险因素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APS 诊断 静脉血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脂肪肝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肝功能。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中15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常规组30例患者中9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80.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TBIL(18.9±1.2)umol/L、ALT(36.9±4.1)U/L、AST(29.6±2.4)U/L,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28.3±2.8)umol/L、(58.7±5.3)U/L、(54.2±3.6)U/L(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脂肪肝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异甘草酸镁 脂肪肝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结果研究组基线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基线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酒精 脂肪 肝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间,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的 40例设为参照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 40例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从肝功能指标水平上看,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二甲双胍 非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治疗,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选取84例在我院就诊并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氯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两种方式的治疗,在临床方面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效果,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的数据为71.4%,观察组的数据为92.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结合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的方式进行治疗,将会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与质量,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多烯磷脂酰胆碱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ALCAT1)对脂肪肝细胞模型中肝细胞脂肪变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游离脂肪(FFA;亚油酸和棕榈混合物)诱导建立脂肪肝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LCAT1在脂肪肝细胞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构建空载小干扰RNA(siRNA)质粒和ALCAT1 siRNA质粒。以空载siRNA质粒转染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24 h,然后与FFA共培养24 h,设立脂肪肝细胞模型组;以ALCAT1 siRNA质粒转染L-02细胞24 h,然后与FFA共培养24 h,设立ALCAT1干预组;以常规培养基培养的L-02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脂滴沉积、线粒体形态,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自噬体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TOR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4-羟基壬烯醛(4-HNE)、活性氧和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细胞模型中ALCAT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9.26±0.83比1.02±0.12、0.35±0.02比0.1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2、6.83,P均<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脂滴沉积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7.67±3.52和7.67±0.33比4.33±0.33),ALCAT1干预组脂滴沉积量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7.67±0.33比17.67±3.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7.07、2.82,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线粒体肿胀程度高于空白对照组,而ALCAT1干预组线粒体肿胀程度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的LC3-Ⅱ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0.43±0.01比0.2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P<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的Beclin1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93±0.05比0.9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CAT1组的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均高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0.95±0.04比0.42±0.01和0.28±0.02、2.07±0.06比0.93±0.05和0.98±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0、15.63、14.05、13.02,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mTOR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1.44±0.02和0.74±0.01比1.93±0.10),ALCAT1干预组mTOR的表达水平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0.74±0.01比1.44±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12.04、32.14,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0.14±0.01和0.07±0.01比0.28±0.01),ALCAT1干预组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0.07±0.01比0.14±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9、14.10、5.96,P均<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活性氧、丙二醛、4-HNE、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1.44±0.30)和(5.84±0.36) g/L比(1.72±0.38) g/L、(19.94±2.47)和(11.95±1.55) μmol/L比(1.47±0.18) μmol/L、(5.00±0.43)和(2.99±0.37) ng/L比(1.46±0.23) ng/L、(203.40±5.16)和(92.07±11.98) ng/L比(23.32±3.33) ng/L、(123.70±8.38)和(67.42±4.88) ng/L比(47.18±4.5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6、7.86、7.45、6.74、7.22、3.49、29.34、5.53、8.02、3.03,P均<0.05)。ALCAT1干预组的活性氧、4-HNE、IL-6和TNF-α的表达水均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5.84±0.36) g/L比(11.44±0.30) g/L、(2.99±0.37) ng/L比(5.00±0.43) ng/L、(92.07±11.98) ng/L比(203.40±5.16) ng/L、(67.42±4.88) ng/L比(123.70±8.3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9、3.51、8.54、5.81,P均<0.05);ALCAT1干预组丙二醛的表达水平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比较[(11.95±1.55) μmol/L比(19.94±2.47) 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CAT1在脂肪肝细胞模型肝细胞中表达上调,敲减ALCAT1可抑制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自噬,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 标签: 氧化性应激 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 肝细胞脂肪变 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