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生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样本由研究者医院提供,共计400例住院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0月。随机分组,抽签法。对照组不开展临床微生检验,观察组则依照临床微生检验结果进行用药。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合理用药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合理用药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中用药不良反应、并发症、健康认知、舒适度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微生检验可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合理用药 医院感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经皮肺活检(PTLB)组织病理、微生培养的作用。方法 我院收住院疑似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所有患者均常规微生培养、PTLB组织病理、PTLB微生培养检查,以PTLB微生培养为金标准,分析患者肺部感染性疾病分布,探究各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结果 PTLB微生培养结果,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占比21.00%,肺部感染性疾病占比79.00%,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细菌性肺炎或病原体不明性肺炎。常规微生培养、PTLB组织病理联合诊断肺部感染性疾病灵敏度96.20%、诊断符合率95.00%、约登指数0.8668较单一方式高,联合诊断漏诊率3.80%较单一方式低(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误诊率同单一方式比较无差异(P>0.05)。PTLB组织病理肺癌检出率4.00%。结论 采用PTLB组织病理、常规微生培养联合鉴别肺部感染性疾病准确性较高,可同时检出肺癌。

  • 标签: 经皮肺活检(PTLB) 肺部感染性疾病 组织病理 微生物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药学专业一直被认为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学科之一,而微生与免疫学课程则是药学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等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药学专业的教育体系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趋势。因此,对微生与免疫学课程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微生与免疫学课程进行改革,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药学人才。

  • 标签: 结合药学专业特色 微生物 免疫学 课程改革策略 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应用于微生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进行微生检验的100例患者,分别应用细菌培养、涂片镜检对微生进行检验,对比两种方式检出符合率。结果:细菌培养在中段尿标本、粪便标本的检出符合率明显比涂片镜检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痰液标本、脑脊液标本、静脉血标本的检出符合率相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检验微生时,应用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均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方法,或者联合两种方式,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检出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某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污染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获取上海某地区5个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检测结果,了解其微生污染状况,分析空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5个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检验显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污染情况。结论:针对公共场所空调污染情况,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提升卫生意识,并强化空调清洗、消毒工作,同时完善卫生档案管理和相关制度,以确保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安全。

  • 标签: 公共场所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情况及微生检验价值。方法 以2023.01-12时间段中于院内接受诊疗的食品中毒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40例,格按照标准完成微生检验、病原学检验,对检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微生检测结果中,共检出菌株189株,包括肛拭子检出64株,呕吐物检出40株、粪便检出85株。总病原菌检出结果中粪便检出率最高。患者致病菌中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志贺氏菌检出率最低。结论 在临床中实施微生检验、病原学检验,有利于准确判断食物中毒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致病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学 微生物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干预方法,以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群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了4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添加了益生菌和益生元。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微生态指标、炎症指标和临床预后情况,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微生态指标、炎症指标和临床预后情况无显著差异。然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肠道微生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属等有益菌的增加和条件致病菌的减少。此外,实验组患者炎症指标明显降低。这些发现表明针对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重症患者 肠道微生态 失衡 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在微生检验中的作用。方法  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150例接受微生检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对比血液样本、穿刺液样本、痰液样本、粪便样本阳性检出率。结果  细菌培养检验结果阳性率高于涂片镜检,且痰液样本、粪便样本阳性率比较,P<0.05,统计学无差异。结论  微生检验过程中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两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势,从整体上来看,为获得预测报告可采用涂片镜检,在疾病诊断中可作为初步依据,而为进一步进行疾病诊断课综合两种检验结果,从而提升可靠性。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作用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制及在临床微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我院采集的100株真菌作为实验样本。对其分别实施常规传统真菌鉴定方法、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结果:在鉴定真菌的准确率方面,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51.00%,质谱仪组明显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在真菌的临床鉴定中,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检测效率,减少实验室耗材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的使用。同时检测鉴定结果也更加可靠,检测时间更快,值得参考。

  • 标签: 飞行时间质谱仪 研制 临床 微生物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临床检验科生物质量检验的主要原因与病原菌耐药性。方法 筛选2023年01月至2024年12月200例微生检验患者,对影响患者微生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同时基于药敏感试验下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入组200例患者共选取标本200份,其中33份出现检验误差,检验总准确率为83.50%,准确率占比最高的为尿培养样本,约93.10%,其次为分泌物检验样本,占比约83.33%。经深入分析出现检验误差33份检验样本,发现人员素质因素是对微生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占比高达42.42%),次要影响因素为不规范采集样本和未妥善保存样本或样本被污染(占比约36.36%)。200份检验样本共检出267株病原菌,其中主要三种病原菌为:(1)大肠埃希菌(67株,25.09%);(2)肺炎克雷伯菌(53株,19.85%);(3)鲍曼不动杆菌(29株,10.86%)。结论 进行微生检验时,应加强对检验人员和操作不当等影响的防范,并要求检验人员分析病原菌耐药性,从而指导患者后续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合理开展。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分别应用不同类型微生检验的作用效果。方法 择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入院诊断肺部曲霉菌感染的病患设为观察对象,参与者共包括70例,其中寄生性肺部曲霉菌感染的35例患者设为研究A组,另外侵袭型肺部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设为研究B组,分别为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开展痰液培养检验、GM试验、G试验。对比不同微生检验方法对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通过本次检验结果表明,在致病菌阳性检出率上,GM试验阳性检出率>G试验阳性检出率>痰液培养检验阳性检出率,其数据比较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中应用GM试验取得效果更加理想,相较于痰液培养检验和G试验检验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判断依据,便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方法 肺部曲霉菌感染 痰液培养检验 GM试验 G试验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由于食品微生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当前,微生污染对于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加强食品微生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至关重要,也是加强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随着国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加剧,对于食品微生检验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灵敏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高效、快捷和准确的检验方法,成为食品微生检验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不同食品类别 微生物污染 季节性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有效评估病原微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探究病原微生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筛选出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前列腺液样本进行病原微生检验,分析检出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样本通过病原微生检验后,检出病原微生20株,阳性检出率33.33%,革兰阳性(G )球菌13(65.00%)株,主要有腐生葡萄球菌7(35.00%)株、表皮葡萄球菌3(15.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15.00%)株,革兰阴性(G )杆菌7(35.00%)株,主要有大肠埃希菌4(20.00%)株、肺炎克雷伯菌3(15.00%)株。药物敏感试验显示,病原微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头孢克圬的耐药性较高,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好。结论: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种类较多,病原微生检验效果显著,能明确致病菌分布情况,这些病原菌有较强的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病原微生物检验 结果分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微生发酵过程因其在化工产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微生代谢途径的调控是实现高效生产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和环境可持续性。随着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有机会深入理解微生的代谢机制,并开发出更先进的调控策略。本文旨在探讨微生代谢途径调控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化工产品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调控策略来提升化工产品的产量,最终推动工业生物技术的进步。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生儿肠道微生态与整体健康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肠道微生态系统在新生儿期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发育均有着深远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肠道微生态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并能有效促进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然而,许多外部因素可能干扰新生儿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可能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本研究旨在为未来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并探索新生儿健康促进的可行途径。

  • 标签: 新生儿 肠道微生态 健康 免疫系统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评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微生检验结果及临床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60例来院诊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对象,研究的患者均采取尿道病原微生检验,对阳性患者采取药敏试验方式,对其检测的结果实施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当中有18例患者实施病原微生检测之后结果显示为阳性,阳性率是30.00%。有4例患者属于人型支原体阳性,阳性率是6.67%,剩余14例属于解脲脲原体阳性,阳性率是27.33%。患者当中人型支原体阳性率明显比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低。支原体对于强力霉素的耐药性比较低,对于可乐必妥、阿奇红霉素、司帕沙星、环丙沙星、罗红霉素、环丙沙星和环酯红霉素的敏感性比较低。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接受病原微生检验以及药敏检验, 可有效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为其抗生素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