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显传》(一作《佛国记》④)是一部佛教典籍,作者法显是一位东晋的佛教僧人,该书主要叙其在西去取经途中的种种见闻,所载为后世重视。在《法显传》中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关于当时婆罗门的消息,值得注意。今试说如下。

  • 标签: 《法显传》 婆罗门教 《佛国记》 佛教典籍 佛教僧人
  • 简介:大理佛教有完全不同的两类史料。第一类史料文字与实物能相互印证,所记大都真实可信,有鲜明中国元素,表明云南佛教是汉地佛教在云南的传播。第二类史料多历史传说、附会和宗教神迹,称大理佛教从印度直接传入云南,但文字记载和现存实物资料不能互相印证。第二类史料融入中国传统的夷夏之辨的精神,表达了大理地方的民族意识,难以取信。此前所谓大理地区的阿吒力是从印度传入云南的有云南地方特点的密的看法,是由于对第二类史料认识不清得出的不真实看法,不能成立。

  • 标签: 大理 佛教 阿吒力教 白密 汉传佛教
  • 简介:慧远判观的核心是四宗判。四宗判在慧光等人提出之后,由于其自身的张力,分别按照“浅深”和“平等”两个原则展开。其发展主流是“浅深”这一原则。慧远则坚持“平等”的原则,倡导平等大乘经观,认为大乘经只有法门的差异,而无浅深之别。但同时慧远又坚持大乘二宗具有浅深之分。由此,慧远大乘二宗的判依据不是某部经典,而是大乘经阐明的具有浅深的义理及二宗对这些义理的理解层次。平等的大乘经观是慧远判观的特色所在,代表着慧远消弭当时大乘教派纷争的努力,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悖论,这一努力并未成功。

  • 标签: 慧远 判教观 四宗判教 平等大乘经教观
  • 简介:英诺森世说:"就像上帝在天空中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一样,他在普世教会的天空中也造了两个大光——大的像管理白昼一样管理人的灵魂,小的像管理黑夜一样管理人的肉体。这两个大光就是教皇的权利和国王的权利。"随着十字军东征的尾声临近,中世纪基督达到了它的顶峰。中

  • 标签: 法兰西 中世纪 基督教 教皇权 英诺森三世 托钵修会
  • 简介:中国净土在佛教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净土思想由东晋慧远创立,在北魏时昙鸾大师把它加以系统化.探索其思想渊源和发展历程,对于研究净土有非常大的意义.

  • 标签: 净土思想 慧远 佛教史 思想渊源 大师 东晋
  • 简介:全真的修持理论虽多,但“降心”是其要领部分。修持理法的降心理论由来已久,道教是由道家思想演绎而来,道家思想是以黄老为核心的,黄帝《阴符经》中讲“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人禀天地间的一点太和真气,赋诸人身为性,此性是太和中的一点虚灵不昧,虚白朗耀,至为纯净,无有任何杂质,故

  • 标签: 全真教 修持理论 “降心” 道家思想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东地区逐渐成为恐怖主义事件的高发地区。在中东地区一些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中,自杀式袭击、汽车炸弹等暴力恐怖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也有一些组织和个人打着“吉哈德”的旗号,策划和实施暴力恐怖事件。

  • 标签: 暴力恐怖事件 伊斯兰教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恐怖主义事件 中东地区 世界范围
  • 简介:伊斯兰对穆斯林现世生活的观照使其教义教法中洋溢着积极入世,奋发自强的精神气质,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其内在的经济与伦理的联系极大地刺激并丰富和规范了穆斯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活动。本文分析了伊斯兰经济伦理四个原则和个特点,试图以传统理论伦理学为基点,为当前大量存在的、急剧变化的穆斯林经济思想与活动,提供调整和补充的理论根据。

  • 标签: 伊斯兰教 经济伦理原则 宗教信仰 历史起源 商业活动 社会结构
  • 简介:法然上人(1133~1212)的净土,不是把我国的佛教作为一种学问或研究的对象,也不是以贵族或武士等为固定对象的思想或宗教,而是以一般庶民为拯救对象的宗教。给予法然的思想和宗教以决定性影响的是集中国净土思想大成的善导大师(613~681)。在思想和宗教方面受到善导决定性影响的法然,以“偏依善导一师”(《选择集》)而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和宗教的立场。

  • 标签: 法然 善导 往生 比睿山 延历寺 净土宗
  • 简介:明末清初,基督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学技术与翻译文本,伊索寓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传入中国。伊索寓言虽然是古希腊多神信仰时代产生的讽刺寓言故事,但在欧洲,用伊索寓言证道的传统,可上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异教的雄辩家。在圣经新约中也能够找到耶稣鼓励使用比喻的依据。伊索寓言更是中世纪圣坛上频繁使用之喻道故事,在欧洲中古流传的伊索寓言集子超过两千种。

  • 标签: 伊索寓言 明末清初 中国化 基督教 文学 天主教传教士
  • 简介:中国基督自爱国运动,到今天是55周年了,值得庆贺!在50周年的时候,全国两会召开了一次庆祝大会,会上发表了“中国基督自爱国运动五十年的总结”。总结报告回顾了“自”五十年的历程,肯定了巨大成就,总结了经验,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几年,我们都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大家都很熟悉,我也就不多重复了。

  • 标签: “三自” 基督教 两会 镇江市 三自爱国运动 纪念
  • 简介:7月11日至12日,中国伊斯兰协会主办的“坚持伊斯兰中国化方向研讨会”在江苏省句容市召开。这是我国伊斯兰界首次以伊斯兰中国化为主题举办的研讨会,目的在于对坚持伊斯兰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意义、内涵、实践路径与任务,进行充分交流,形成共识。中国伊协会长杨发明、国家宗教局司司长马劲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 标签: 伊斯兰文化 江苏省句容市 中国伊协 实践路径 卧尔兹 以儒诠经
  • 简介:陈建明教授的新著《近代基督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四川巴蜀书社2013年出版)是一部研究近代基督(新教)在中国华西地区的“文字事工”即文字出版活动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成果;通过系统考察和深入研究基督在华西地区开展文字事工的目的、兴起和发展、出版机构的建立与运作、出版物的内容和发行模式,从而对该区域基督文字事工的问题、特点和社会影响做出了认真而客观的分析评价。

  • 标签: 基督教文化 文字 近代 区域传播 中国 力作
  • 简介:中国当下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狭义地理解,是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型;广义地理解,是由传统中国社会向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这个转型从鸦片战争开始,已进行了一个半世纪,目前正进入实质性阶段。基督作为来自西方的宗教,在近代以前虽屡次传入中国但都未能生根。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欧风美雨的东渐,国人也开始逐渐熟悉与了解基督,部分人士开始接受基督为自己的信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基督(新教)呈加速发展趋势,信徒人数成倍增长,质量也有所提高。事实上,基督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中国当代社会日益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预计,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中叶,中国还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因此,作为有生命力的基督如何与当下的中国社会相结合,通过贴近转型

  • 标签: 社会转型时期 基督教思想 现代中国社会 八十年代 宗教 市场经济
  • 简介:经典翻译在巴哈伊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宗教经典翻译对宗教传播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当代新兴宗教巴哈伊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其宗教经典翻译不断地与中国文化相适应,宗教术语在不同环境、不同时代适时地调整或改变,这正是外来宗教本土化的过程,也是每一个宗教在中国土壤中能否生存的关键。

  • 标签: 宗教传播 本土文化 本土化
  • 简介:尽管“化仪四”、“化法四”、“五时八”这些术语并未明确出现于智 本人的著作之中,但传统上所阐述的天台“五时八”的内容是包含于其关于判的论述之中的,五时、五味之间的关系以及化仪与化法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可于智顗的著作中得到文证。因此,如果由于智 著作中未出现过“五时八”这一术语便认为从中看不出有五时八之说,或由于湛然明确使用了这一术语便认为该说出于湛然或为“后代中国天台的产物”,都未免显得过于匆忙。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灌顶、湛然及谛观等天台后学所提出的“化仪”、“化法”及“五时八”之名目,实基于智顗之判学说的恰当理解与领悟,它们既可于智 的著作中获得足够的文证,因而便不能视为对智顗思想的某种误会、歪曲或是附加,而仍应视为智 本人的思想。他们所做的,仅仅是智顗之判学说的更为系统化与明确化而已,更便于后学入门以把握天台之基本的圆精神而已。

  • 标签: 天台宗 关口真大 五时八教 判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