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咳喘安口服液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蒸馏法提取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以HPLC方法测定,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三乙胺(3.5∶100∶0.2)(用磷酸调节pH值至2.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7nm。结果: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0.05062μg~0.50620μg(0.9999)、0.02395μg~0.23950μg(0.9999)范围内呈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08%、99.41%,RSD分别为0.71%、0.97%(n=6)。结论:本方法样品制备操作简便,稳定,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咳喘安口服液中麻黄的含量。

  • 标签: 咳喘安口服液 麻黄 盐酸麻黄碱 盐酸伪麻黄碱 蒸馏法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三种不同基原的麻黄的主要分布地进行了简要介绍,特别是对各种麻黄的性状进行了描述和比较,可作为实际工作中对麻黄基原鉴别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给予葛根麻黄颗粒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及严重程度.方法:80g/kg、40g/kg、20g/kg连续灌胃给药1个月,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测试大鼠体重、进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80g/kg剂量时使大鼠进食量及体重减少,血红蛋白降低,40g/kg和20g/kg剂量时对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葛根麻黄颗粒在80g/kg剂量时可引起大鼠食量减少,体重减轻及血红蛋白降低等轻度毒性作用.葛根麻黄颗粒对大鼠的安全剂量为40g/kg.

  • 标签: 葛根麻黄颗粒 长期毒性 大鼠
  • 简介:摘要麻黄麻黄根药效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但是现在药房好多饮片还是会混淆。

  • 标签: 麻黄 麻黄根 功效差异
  • 简介:摘要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名医别录》谓“麻黄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麻黄味辛,解表发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麻黄麻黄科植物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

  • 标签: 麻黄 伪品 性状鉴别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半夏糖浆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Welch(月旭)UltimateXB-C18柱(250mm×4.6mm,5μm),以pH=3.0的0.02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0.4%的三乙胺)-甲醇(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质量浓度分别在1.9344~92.85μg/mL和2.4813~119.1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8888X-0.0672,r=1.0000(n=6)和Y=0.6911X-0.1396,r=1.0000(n=6),回收率均大于95.00%(n=6)。结论该方法分离度、线性关系、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适合于半夏糖浆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半夏糖浆 麻黄碱 伪麻黄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在已有对治方法的今天,疟疾对人类的危害已经大大降低。但在历史长河中,将疟疾列在蹂躏人类最长时间疾病的榜首可能都不为过。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古罗马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写到出现了疟疾这种周期性疾病。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中也有对疟疾的详细记载。

  • 标签: 疟疾 青蒿素 古人 《黄帝内经》 周期性疾病 时间疾病
  • 简介:摘要青蒿琥酯延迟性溶血(post-artesunate delayed haemolysis,PADH)是指使用注射用青蒿琥酯抢救重症疟疾(尤其是高密度疟原虫血症)患者,其血内疟原虫消失后1~3周出现血红蛋白减少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的溶血性贫血表现。其机制是青蒿琥酯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后被排出红细胞外,而该红细胞仍继续存活,但其寿命缩短,导致被感染过的红细胞延迟破裂。PADH避开了重症疟疾患者抢救最危险的时期,减少了抢救过程中的风险。本研究对PADH的定义和机制、临床研究和治疗进行综述,提高临床医师对PADH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 标签: 青蒿琥酯 延迟性溶血 重症疟疾 输入性疟疾
  • 简介:“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不仅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而且在二000年至今二十七位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中,创造了好几个“第一”: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科研人员、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标签: 青蒿素 诺贝尔奖获得者 国家科技 女科学家 科研人员
  • 简介:目的:研究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青蒿青蒿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青蒿素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解吸时间、解吸浓度、提取压力、提取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溶剂用量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并与常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青蒿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青蒿粗粉10g,加入80%乙醇溶液50mL,常温(25℃)下解吸20min,加入35%乙醇溶液100mL,提取容器置于50℃水浴中,减压至-0.02MPa提取30min,即可。此条件下,青蒿素提取率为84.82%。结论: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青蒿素具有安全、高效、廉价、简便等特点,与常规提取方法比较优势明显,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 标签: 减压内部沸腾法 青蒿素 青蒿
  • 简介:2012年7月4日,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7年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让青蒿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据张万斌介绍,目前青蒿素全部由中药材黄花蒿提取,受环境及天气的影响较大。同时,种植黄花蒿需要大片土地,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既浪费原料,又污染环境。张万斌领衔的科研团队使用一种特定催化剂,将青蒿酸还原后所得到的二氢青蒿素通过一个无需光照的常规合成途径,方便高效地得到过氧化二氢青蒿酸。然后经氧化重排可高收率地获得青蒿素。

  • 标签: 二氢青蒿素 人工合成 上海交通大学 化学合成方法 科研团队 污染环境
  • 简介:自1972年我国医药工作者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Arteminin)以来,青蒿素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和独特的抗疟活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21世纪替代奎宁的最有效的抗疟药。青蒿素对各种疟原虫红内期无性体具有强力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症状和杀灭疟原虫。青蒿素类抗疟药主要有:蒿甲醚(Artemether)、青蒿琥酯(Arteaunate)、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等,在世界各地已广泛应用。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3~5亿的疟疾病例,其中90%发生在非洲。在非洲,每年有数百万患者死于疟疾。目前,中国、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许多非洲国家恶性疟疾流行区疟原虫对氯喹、奎宁已出现抗药性。在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恶性疟疾对氯喹的耐药性已达到50%~80%。提高广大医学界人士对青蒿素的认识,推广、正确、合理使用青蒿素,有助于提高恶性疟疾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对人类做出的一大贡献。现将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应用现状简要综述。

  • 标签: 青蒿素类抗疟药 恶性疟疾 临床应用 素治疗 疟原虫红内期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复方麻黄碱强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用KromasilC18色谱柱(250×4.6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3nm。结果盐酸麻黄碱在92.7~278.1μg(r=0.9995)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30%,RSD=0.3%(n=9)。结论本法适用于复方麻黄碱强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麻黄碱强滴鼻液 盐酸麻黄碱 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