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龄患者用药中存在的问题;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不合理用药影响治疗效果,延长及耽误治愈时间,并引起一定的副作用及造成大量药品浪费;防范措施。

  • 标签: 高龄 用药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伤寒论》用药法度谨严,变化灵活,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是有规律可循的。兹就其若干问题,结合临床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1根据主证,制定主方,是伤寒用药的原则性从临床实践来看,《伤寒论》用药是根据主证(包括病机),而后制定主方,这一原则贯通于全论大法。主证在六经病中各有纲目,标示其主要脉证。

  • 标签: 伤寒论 用药法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时期社区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本社区的药品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本社区随机抽取100位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临床药品的使用及合理用药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0位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率高达94.0%。结论对社区临床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对保证社区患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区 合理用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中药炮制与临床用药安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5例患者,给予本组患者分别服用4种炮制后的中药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炮制后药物含有的不同有效中药成分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出现的毒性反应。结果炮制后含有生物碱类药物的有效率为96.0%,含有甘油类药物的有效率为100.0%,含有挥发油类药物的有效率为92.0%,含有鞣制类药物的有效成分为88.9%,炮制后药物毒性造成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低。结论合理的进行中药炮制能够有效的提高药材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降低甚至消除药材的毒性以及副作用,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为临床用药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中药炮制 治疗效果 临床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 科学合理用药,对于提高病人患者治愈率、避免医疗事故、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药剂师负责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给予指导。本文以药剂师和临床合理用药的关系为研究课题,论述了科学合理用药的必要性以及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具体表现,分析了不科学合理用药的原因和后果,研究探讨了科学合理用药的措施和办法。

  • 标签: 药剂师 临床 用药 合理 处方 配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促进规范并合理用药,确保临床和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事件及不良反应。方法日常调剂工作和月处方点评及随机抽查临床患者出院病历,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病历医嘱,采用文献与药品说明书循证,药学专业人员讨论一致认定,并由中选出较典型的几例逐一分析。结果不断提高并规范合理用药水平。结论合理、规范用药任重道远,需要医、药、护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并提高合理用药认识,强化处方、医嘱责任,全面了解每一药物的详细信息,尤其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其适应证、禁忌、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并结合临床、患者个体情况,慎重、精准选用药物。

  • 标签: 处方医嘱用药不合理分析
  • 简介:摘要儿童用药和成人用药在用法用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当前的临床研究上,儿童的用药研究远远少于成年人,在很多药品的研究中,缺乏对儿童的实验数据。本文研究对儿童的临床研究与用药安全的问题。

  • 标签: 临床研究 儿科临床研究 儿童用药安全
  • 简介: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的异常症状。引发药源性疾病的原因很多,既有病人本身的特异体质、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也有药物方面的质量问题。

  • 标签: 临床合理用药 药源性疾病 药物诱发性疾病 药物相互作用 医源性疾病 疾病过程
  • 简介:摘要黄连药始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之黄连丸。书中介绍该方用黄连一斤,生地黄一斤,为末,绞生地取汁,渍黄连,出,晒之燥,复纳之。本文分析了临床上常用的黄连药的经验,为治疗寒热等错杂病症提供思路。

  • 标签: 黄连药 临床用药 清热
  • 简介:摘要药物治疗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与患儿的生命息息相关,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1。而药物安全是保证患儿安全最有效的措施,若临床用药不当可给患儿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为加强儿科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我科制定了一系列监控药物安全使用的管理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儿科 临床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提高药师指导医生和病人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及病房处方16780张,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不合格率为2,96%。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药物配方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是由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缺陷引起的,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加强用药指导。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多,合理地使用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合理用药,既影响了药物疗效又使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笔者现就我院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用药不当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资料显示,我国0~14岁的儿童约有3.2亿,占总人口的20%左右:其患病率达12.35%,占总患病人数的19.35%。世界卫生组织在《促进儿童药物安全性》的报告中指出:具有潜在危害的药物治疗错误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可能比成人高3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杨锐分析认为,我国儿童用药安全现状也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儿童用药 临床药师 处方 药物治疗错误 世界卫生组织 药物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细菌与敏感抗菌药物接触生长繁殖会受到抑制,但当抗菌药物在体内消除后,其效能并不是随着药物的消失而马上消失,在一定时间内,细菌的生长繁殖仍然受到持续的抑制,这种特性就是所谓的抗菌后效应(PAE)。抗菌后效应几乎是所有抗菌药物的共性,也是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结构特征性指标。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大多参考的药效学指标主要是最低抗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这种给药方式忽视了药物与细菌之间的作用过程.忽视了药物对细菌持续抑制的潜力,在药效、毒性、费用上并不是最合理的。虽然目前抗菌后效应在兽医临床上研究还较少.但关注抗菌后效应.对于科学设计用药方案,合理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以期达到优化使用目标,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抗菌后效应 临床用药 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性 最低杀菌浓度 生长繁殖
  • 简介:摘要:在我国,高血压一直是高发疾病之一,特别是在中老年人当中,高血压几乎已经成为常态,并且对于高血压这种疾病,很多中老年人的态度一直是吃药为主,严重了再去医院治疗,因此,社区医院成为了高血压治疗的集中地点,社区医院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大多是打点滴与口服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做好社区医院高血压临床用药的研究对于治疗高血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临床用药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