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刘霄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锡山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江苏无锡  214101)  【摘  要】目的:探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孕前健康教育在优生优育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000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夫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1000对。研究组开展孕前健康教育,对照组未开展孕前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自觉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程度、孕前优生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研究组的各项孕前优生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包括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重要性评分、孕前保健与营养评分、围产期保健评分、出生缺陷的原因及预防评分、性病防治评分、遗传病咨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自觉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生优育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孕前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价值。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生优育五项检测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的意义。方法:选择 2015年 4月到 2017年 4月在本院进行优生优育五项检查的 7561例准备怀孕妇女, 采取回顾式分析,对准备怀孕的妇女进行优生优育五项检测,对病症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7561例妇女中,其中风疹病毒 lgG:阴性 182,阳性 7379,阳性检出率( 97.52%);巨细胞 lgM:阴性 7453,阳性 18,阳性检出率( 0.24%);巨细胞 lgG:阴性 800,阳性 6761,阳性检出率( 89.42%);弓形虫 lgM:阴性 7549,阳性 12,阳性检出率( 0.16%);弓形虫 lgG:阴性 7544,阳性 17,阳性检出率( 0.22%)。 结论:对备孕妇女运用优生优育五项检测,有助于对隐形病症的筛查,并及时采取治疗,从而提升生育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干预效果与优生知识现状。方法选择2014年01月至2015年12月这个时间段内符合计划怀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600例育龄女性进行调查,根据是否参与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标准将600例育龄女性分成两组,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600例育龄女性作为实验组,其他600对未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女性作为常规组,将两组中所有育龄女性的资料归纳成健康档案,并且定期随访怀孕状况,之后比较实验组以及常规组中产妇生产的新生儿发生缺陷的状况。结果实验组育龄女性总发生缺陷率为0.330%,常规组育龄女性总发生缺陷率为0.67%,两组育龄女性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育龄女性在孕前接受优生健康检查可以降低新生儿缺陷发生率,同时我国的优生知识宣传力度不够,需要加强优生知识的培训,需要提倡准备怀孕的夫妇在孕前3~6月前积极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这样有助于提高我国新生儿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孕前 优生健康检查 出生缺陷 干预效果 优生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整合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查资源,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方法分析4768例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查资源整合的结果,发现查出异常和各类疾病1704例,阳性检出率0.35%,其中遗传性疾病392例、传染性疾病312例。女性中有既往孕产史者56例。结果资源整合后能有效进行风险因素筛查,开展健康促进及可能的干预。

  • 标签: 婚前检查 孕前优生检查 资源整合 优生优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待孕夫妇健康体检及优生优育知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130对待孕夫妇,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65对。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孕前优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待孕夫妇的优生优育知识掌握水平及坚持健康体检情况。结果观察组优生优育知识掌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坚持定期参与健康体检的夫妇比例(81.54%)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对待孕夫妇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对优生优育知识的掌握水平,促使孕妇定期接受健康体检。

  • 标签: 孕前优生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待孕夫妇产 优生优育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生优育五项检测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的意义。方法:选择 2015年 4月到 2017年 4月在本院进行优生优育五项检查的 7561例准备怀孕妇女, 采取回顾式分析,对准备怀孕的妇女进行优生优育五项检测,对病症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7561例妇女中,其中风疹病毒 lgG:阴性 182,阳性 7379,阳性检出率( 97.52%);巨细胞 lgM:阴性 7453,阳性 18,阳性检出率( 0.24%);巨细胞 lgG:阴性 800,阳性 6761,阳性检出率( 89.42%);弓形虫 lgM:阴性 7549,阳性 12,阳性检出率( 0.16%);弓形虫 lgG:阴性 7544,阳性 17,阳性检出率( 0.22%)。 结论:对备孕妇女运用优生优育五项检测,有助于对隐形病症的筛查,并及时采取治疗,从而提升生育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及健康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300对计划怀孕夫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指导及孕期检查,观察组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指导,比较两组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及新生儿缺陷情况。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较高,新生儿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有效加强孕前夫妇的健康知识,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优生优育。

  • 标签: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优生优育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育龄女性进行优生五项(TORCH)IgM抗体检测对优生优育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优生五项检查的450例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弓形虫病毒(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Ⅰ(HSVⅠ)、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进行IgM抗体检测,对比其的阳性率与在不同年龄女性间的分布情况。结果:在TORCH-IgM检测结果中,CMV-IgM的阳性检出率最高,HSVⅠ-IgM与TOX-IgM检出率最低;20~29岁之间的育龄女性TOX-IgM、RV-IgM、CMV-IgM、HSVⅠ-IgM、HSVⅡ-IgM检测结果与其他年龄段女性相比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育龄女性 优生五项 优生优育 不良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优生优育中应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婚前检查的意义。方法 此次将我中心2023年2月-2024年1月的80对夫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对采取婚前检查,观察组40对应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婚前检查,进一步对两组检查干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观察组疾病检出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2)观察组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95.00%,与对照组的62.5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结论 优生优育中应用孕期优生健康检查联合婚前检查的意义显著,可了解夫妇双方的健康情况,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值得推广及使用。

  • 标签: 优生优育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婚前检查 干预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异常的表现类型及其与遗传异常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发现胎儿心脏异常或因胎儿心脏异常转诊本院、行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心脏异常,并且行遗传检查的孕妇162例。遗传检查方法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及致病基因检测。采用胎儿心脏出生缺陷临床预后评分系统对孤立性心脏异常且无致命性遗传异常胎儿进行评估,并随访其预后。结果(1)超声检查结果:162例心脏异常胎儿中,孤立性心脏异常86例(53.1%,86/162),心脏异常伴心外异常76例(46.9%,76/162);单发心脏异常84例(51.9%,84/162),多发心脏异常78例(48.1%,78/162)。(2)遗传检查结果:共检出致病性遗传异常39例(24.1%,39/162),包括致病性染色体核型异常35例(21.6%,35/162),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3例(1.9%,3/162),致病基因变异1例(0.6%,1/162)。孤立性心脏异常胎儿与心脏异常伴心外异常胎儿致病性遗传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6.3%(14/86)与32.9%(25/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6.094,P=0.014)。单发心脏异常胎儿的致病性遗传异常检出率为28.6%(24/84),其中室间隔缺损的检出率为36.7%(11/30),房室隔缺损为8/13,法洛四联症为3/17,永存动脉干为1/1,心脏肿瘤为1/1,其余单发心脏异常类型(共22例)未检出致病性遗传异常;主要的致病性遗传异常类型为21三体(41.7%,10/24)和18三体(41.7%,10/24)。(3)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72例无致病性遗传异常的孤立性心脏异常胎儿中,Ⅰ级4例,均继续妊娠;Ⅱ级39例,引产21例,继续妊娠18例;Ⅲ级26例,引产23例,继续妊娠3例;Ⅳ级3例,均引产。共引产47例,继续妊娠25例,目前24例(96.0%,24/25)均健康存活。结论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心脏异常时应进一步进行胎儿心脏及心外结构检查,同时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必要时行致病基因检测,从而全面发现心脏和心外异常及遗传异常。除外致病性遗传异常及严重心外异常的胎儿,应对心脏异常胎儿进行多学科协作管理,进行充分的预后评估,全面地咨询和孕期管理,以改善母儿结局。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染色体畸变 核型分析 微阵列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血液检验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之间接受血液检验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00例 HIV 阳性病患视为实验组,另外非感染 HIV 阳性220例患者视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生化检验结果。结果:生化检验结果显示参照组 CHE、A/G、ALB、TB数值均高于实验组,CRP、ESR、AST、TB、ALT 以及 LDH数值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P<0.05结果有统计意义。结论:血液检验可为临床艾滋病患者筛查提供重要依据,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血液学检验 血常规 临床价值
  • 简介:本文针对Delphi编程工具生成的程式运行过程中所产生异常的来源、处理的方法进行说明。

  • 标签: DELPHI 异常 处理
  • 简介:【摘要】针对校外培训乱象丛生、学生作业负担过大、家长经济压力繁重的现象,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双减”政策,随着政策的出台,这也预示着这场内卷教育的热潮也逐步得到平息,同时也预示着教育教学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减负提质。本文基于当前的“双减”政策,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初中数学优生与待优生的作业管理措施。

  • 标签: 双减 初中数学 优生 待优生 作业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孕前健康教育在优生优育中的价值。方法实验组选取400例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进行孕前优生健康体检以及孕前健康教育的夫妇,对照组选取400例同期分娩但是没有进行孕前优生健康体检以及孕前健康教育的夫妇。通过调查问卷的了解两组夫妇对妊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新生儿出生质量的情况。结果在妊娠相关知识知晓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孕前进行免费的优生健康监测以及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对妊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新生儿的质量,对优生优育政策的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孕前健康教育 优生优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生优育五项检测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300例优生优育五项检测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疾病检查结果,分析应用价值。结果:经检测,本组受检者的风疹IgG抗体阳性率44.00%、巨细胞IgM抗体阳性率0.67%、巨细胞IgG抗体阳性率30.33%、弓形体IgM抗体阳性率0.67%、弓形体IgG抗体阳性率9.67%。结论:优生优育五项检测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的应用价值颇高,利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优生优育 五项检测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孕前健康教育在优生优育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满足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且有妊娠计划的98对夫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需要接受国家提供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研究组需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免费的孕前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夫妻优生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优生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孕前健康教育 优生优育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优生优育中应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孕前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7对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参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健康教育夫妻的临床资料,设置为健康教育组;为便于观察,随机采集同期同数量仅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夫妻,设置为参照组,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两组夫妻健康知识知晓度,通过随访了解新生儿出生后状况。结果 健康教育组夫妻健康生活、情绪管理、科学运动以及定期孕检等知识掌握状况要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原理(P<0.05);健康教育组家庭新生儿出生不良事件占比5.26%,而参照组已超过20%,差异符合统计原理(P<0.05)。结论 在优生优育政策实施时,强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孕前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夫妻间知识掌握度,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孕前健康教育 优生优育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