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精神症状和社会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衢州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143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血清Hcy水平分为异常组(Hcy ≥ 10 μmol/L,n=46)和正常组(Hcy < 10 μmol/L,n=9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与精神症状和社会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异常组PANSS总分为(77.86±8.37)分,BPRS总分为(94.47±9.36)分,正常组PANSS总分为(74.37±7.94)分,BPRS总分为(90.35±9.2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2.47,均P < 0.05)。异常组SDSS总分为(11.75±2.38)分,高于正常组的(10.53±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PANSS阳性症状(r=0.73,P < 0.001)、一般精神症状(r=0.43,P=0.032)和总分(r=0.53,P=0.027)呈正相关,与PANSS阴性症状无相关性(P > 0.05);Hcy与BPRS激活性(r=0.42,P=0.037)和敌对猜疑(r=0.37,P=0.047)呈正相关,与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以及总分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 > 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血清Hcy与精神症状和社会能力有相关性,Hcy水平越高,其精神症状越严重,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越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半胱氨酸 简明精神病量表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精神症状 社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程抗精神病药治疗对首次发病未服药精神分裂患者丘脑-皮质环路的影响。方法在短程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采集83例首次发病未服药精神分裂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同时招募匹配的117名健康对照,评估药物治疗前后的丘脑-皮质环路与临床症状的变化。采用左右两侧半球丘脑为种子点,与全脑体素行功能连接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丘脑-皮质环路功能连接变化与临床症状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1)基线期,与健康对照相比,精神分裂患者丘脑-前额叶环路(包括额中回/下回、扣带中回/后回、顶下小叶等)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同时丘脑-感觉运动区环路(包括中央前回、颞上回/中回/下回、海马旁回、枕中回等)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均P<0.05,FDR校正)。(2)短程抗精神病药治疗后,精神分裂患者基线期异常降低的丘脑-前额叶连接显著增强,而基线期异常增强的丘脑-感觉运动区连接显著降低(均P<0.05,FDR校正)。(3)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丘脑-前额叶环路的连接增强及丘脑-感觉运动区环路的连接降低均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的降低显著相关(r=0.435,P=0.014;r=0.394,P=0.028,未校正)。结论首次发病未服药精神分裂患者丘脑-皮质环路异常以丘脑-前额叶环路连接降低和丘脑-感觉运动区环路连接增强为特征;短程抗精神病药治疗能部分改善丘脑-皮质环路的功能异常,且与临床症状的缓解相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药物治疗 神经环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具有强迫症状精神分裂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强迫症状精神分裂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氟西汀 抗精神病药物 强迫症状精神分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与MECT联合治疗精神分裂伴有顽固性幻听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伴顽固性幻听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PANSS评分、WMS评分。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64.29%),研究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WMS评分中再认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幻听 精神病药物 MECT 阳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CNP)对精神分裂患者睡眠质量及精神症状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50例为精神分裂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25,常规护理干预)、B(n=25,CNP联合心理干预)两组,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 干预后B组PANSS及AIS评分均低于A组,SQLS评分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联合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精神分裂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同时还可以其睡眠与生活质量,则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干预 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精神分裂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且分析该方法针对患者精神状态产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6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1例精神分裂患者,对其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并整理分析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患者经临床路径护理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值存在明显下降,患者PANSS评分护理之前为47.90±6.45分,护理之后为20.41±5.93分。患者经临床路径护理后住院时间为48.31±4.80天。患者经临床路径护理后自残、死亡、暴力攻击、出走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率为2.47%。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护理安全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了意外情况的发生,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治疗效果明显,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 安全管理 精神状态
  • 作者: 张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1-02
  • 出处:《叙事医学》2021年5期
  • 机构:山东省泰安市优抚医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在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6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家属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精神分裂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3.33%)的家属满意度(73.33%)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家属参与式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精神疾病,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模型是被广泛应用的精神分裂动物模型,能覆盖精神分裂的主要内表型。本文围绕MK-801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造模方法、行为学特点等内容展开综述,以期为精神分裂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地卓西平马来酸盐 谷氨酸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遗传生化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始深入探索微小核苷酸在精神分裂精神障碍中的生物学作用,而外泌体作为微小核苷酸在体内细胞间基因交换的工具之一,稳定易得且有反映疾病状态的潜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外泌体微小核苷酸在精神分裂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与精神分裂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梳理近年对精神分裂患者外泌体微小核苷酸的相关研究,结合相关临床前实验,对其中表达异常的外泌体微小核苷酸及其可能参与的精神分裂发病机制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作为精神分裂诊断、分型或干预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外泌体 微小核苷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效果与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rTMS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森田疗法。观察患者护理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AQI)量表、精神护理康复量表(NO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表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HAMA评分及NO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MBP、EGF含量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血清NGF-β含量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森田疗法结合rTMS可提高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血清MBP、EGF、NGF-β水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森田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睡眠质量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患精神分裂患者20例,随机分为AA组和BB组,每组10例,AA组给予常规的治疗,BB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入组3、6个月,BB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B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精神分裂症 长期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精神分裂病人采用延续护理模式,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本次8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分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常规护理方法)与B组(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精神状况。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B组病人的精神状况明显优势显著;另外B组生活质量也比A组病人偏好,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延续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奖励机制对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影响。方法 随机将本院于2020年01月-2021年05月纳入的64例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奖励机制护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康复疗效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依从性相对较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奖励机制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探讨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0月,选择52例精神分裂患者,对照组(26例),用常规护理,研究组(26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BPRS,PANSS、NOSIE评分。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提高(P<0.05),PANSS、BPRS分低(P<0.05),NOSIE分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优质护理 BPRS评分 PANSS评分 NOSIE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影响。方法: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患者,采取抽签方式分成两组,各45例。本研究常规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SDS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SDSS及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在精神分裂(SCH)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SCH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参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的TSH、FT4等指标水平高于参照组,而FT3、T3、T4等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P

  • 标签: 血清甲状腺激素 精神分裂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中氯氮平联合利培酮应用于精神分裂病人对此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本次8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划分为相同人数的两组,参照组(行氯氮平治疗)与实验组(氯氮平联合利培酮疗法),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在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后,实验组病人临床总有效率97.50%高于参照组病人临床总有效率75%;另外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利培酮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应用精神分裂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88例精神分裂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的44例患者使用心理护理,比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生活质量。结果:经比对分析,研究组的心理情况较对照组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组间比对后的统计学符合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患者 心理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患者疾病治疗中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收治精神分裂患者中截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均分为2组,1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常规组(25例),1组为接受康复护理的研究组(25例);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认知功能评分方面,研究组(26.12±3.16分)同常规组(15.52±2.34分)相比较高(P<0.05)。在干预后精神状态评分方面,研究组(20.00±2.10分)同常规组(28.65±2.18分)相比较低(P<0.05)。结论 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患者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在促进患者相关功能恢复的同时提升其认知水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精神分裂患者60例为我院2020年02月-2022年02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利培酮治疗、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SANS(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以及血清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MBP(髓鞘碱性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为精神分裂患者行盐酸哌罗匹隆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盐酸哌罗匹隆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