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部CT征象在对不典型肺结核进行诊断与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47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对我院过去47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析中发现,47例患者中有21例肺部出现结节或者肿块,16例肺部出现斑片、实变,10例淋巴结肿大,其中6例纵膈淋巴结增大,4例肺门淋巴结增大。结论CT诊断与鉴别诊断在临床医学中,对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不典型肺结核 CT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结核X线诊断CT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30例脊柱结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15例脊柱结核患者同时经X线和CT诊断,总计诊断出14例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的93.33%。经扫描图像分析,其中存在椎旁脓肿患者占4例,存在骨质破坏患者占8例,存在椎体压缩变形患者占6例,存在死骨迹象患者占12例,存在椎间盘破坏、侵润患者占5例。对照组15例脊柱结核患者仅经X线诊断,总计诊断出8例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的53.33%。经扫描图像分析,其中存在椎旁脓肿患者占2例,存在骨质破坏患者占3例,存在椎体压缩变形患者占3例,存在骨质疏松患者占4例。实验组患者经X线和CT同时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仅X线诊断的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为脊柱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将X线诊断CT诊断结合起来,以此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使得患者可以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结核 X线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进行腹部创伤影像学诊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共120例,对患者分别进行B超和CT检查,对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CT对患者进行检测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其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 腹部创伤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CT诊断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9月前来我院诊断的胸部创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及穿刺证实为胸部创伤。在此之前,对患者给予CT诊断,观察患者的临床CT表现。结果经过CT诊断,发现与病理及穿刺证实结果相符,证明胸部创伤CT诊断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并且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患者的病痛。在42例患者当中,30例患者被诊断为肺挫伤,12例患者被诊断为单纯肋骨骨折。另外,共计5例患者合并胸骨骨折,8例患者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在本次CT诊断当中,42例患者的诊断时间为受伤后8h以内进行,其中有6例患者是在受伤后的24h内进行检查,这些患者被查出湿肺症状。30例肺挫伤患者在CT诊断中,主要是表现出大片、多发片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影,总体上的形态并不规则,密度比较淡。8例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患者的CT诊断,主要表现出患者侧胸腔前缘无肺纹理之弧带状低密度影子。12例单纯肋骨骨折患者,其CT诊断比较明显,由于是单纯肋骨骨折,因此肋骨及胸骨骨质呈连续性中断,胸骨与胸骨体部出现骨质断裂。结论对胸部创伤患者给予CT诊断,不仅可以有效的了解患者创伤类型、创伤程度,同时可以为日后的康复治疗、休养提供较多参考,减少复发可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CT诊断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完全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CT扫描 创伤 胸部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常见肿瘤类型及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87例临床资料。结果颅内常见肿瘤为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转移瘤、听神经瘤、松果体瘤、、结核瘤、垂体瘤;幕上104例,幕下83例。颅内肿瘤以星形细胞瘤多见,幕上以颅咽管瘤、松果体瘤最为常见;幕下以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为常见。结论CT可以准确定位颅内肿瘤,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通过颅内肿瘤病变部位、病灶的大小、密度高低、形态及与周围的关系可以推测病理诊断,对颅内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颅内肿瘤 CT扫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共26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淋巴管瘤患者。采用16排CT检查,先进行平扫在进行增强扫描,结果6例淋巴管瘤发生病变位置左颈3例,颈部外侧区10例,右颈4例,颌下区3例,胸壁2例,腹膜后2例,盆腔2例,平均病灶大小为(9.26±0.11)cm。8例肿瘤为分叶状,顺着疏松组织间隙生长,出现不同程度包绕或者压迫周边肌以及血管包绕的情况。8例为多囊性,形状不给做,长管状,类圆形,内部可观察到纤维分隔,边界清晰,囊腔大小不一。5例为单囊,形状为新月形、类圆形以及梭形的薄壁囊性病灶。囊内密度均匀2例,CT值在5~14Hu,2例囊内密度不均匀,1例为液-液平面,手术证实为实囊内有出血。结论对病灶的发生部位、多囊性、顺着疏松组织间隙生长等特点和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可有效对淋巴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

  • 标签: CT诊断 淋巴管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征象。方法本院收治2014.01-2014.10间收治的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对其CT影像征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本病的CT表现及与周围性肺癌、结核球的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发生。结果大部分病例均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及不规则形结节或团块影。其中5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结节影,直径约为15mm~45mm,边缘尚光滑,有细长毛刺或棘状突起。位于基底段5例,另有2例跨越肺段生长,有浅分叶征,粗细不等毛刺,临近胸膜增厚、粘连,3例肿块病灶边界不清,周围可见条索状高密度影。2例病灶见钙化;1例可见厚壁空洞形成,内壁尚光整;CT见纵膈淋巴结肿大4例。增强扫描2例明显强化,1例呈不均匀性强化,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缓升缓降形。结论综合分析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病史、提高肺炎性假瘤影像诊断的正确率。

  • 标签: 肺炎性假瘤 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影像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3月-2022年4月,回顾性分析CT诊断结果。结果:CT诊断检出率为93.15%,误诊率4.11%,,漏诊率2.74%,共检出病灶78个,肿瘤直径1.60-11.8cm。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CT诊断,能够提高诊断检出率,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CT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诊断肺结节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CT扫描检查的57例肺结节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范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剂量CT扫描与低剂量CT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检查方式的肺结节形态特征和CT扫描图像优良率。结果两种扫描检查方式的肺结节形态特征和图像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准确度差异不明显,在不对临床诊断效果产生影响的条件下应尽量为患者实施低剂量CT扫描。

  • 标签: 常规剂量 低剂量 CT扫描 肺结节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PET-CT与SPECT/CT对肺癌及其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并对比两种仪器对肺癌的检出率和优质图像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晋城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肺癌及其转移患者影像资料100例,分为两组: SPECT/CT组和PET-CT组。其中SPECT/CT组50例,PET-CT组50例。根据两项检查的诊断报告,对比分析两项检查在肺癌及其转移中的检出率和优质图像率。

  • 标签: CT MRI 前列腺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CT与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近期入住我院接受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确定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A、B两组,每组41例,对A组行CT诊断,对B组行增强CT诊断,对比病理诊断结果,评判两种诊断方案准确率。结果A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达61.0%,最小种植灶(2.5×1.8)cm2,平均种植灶宽为(5.1±2.0)cm,长为(6.0±1.8)cm;B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达95.1%,最小种植灶为(1.0×0.9)cm2,平均种植灶宽为(3.7±1.8)cm,长为(4.0±0.9)cm。结论相较CT诊断,以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定性更为准确,对小种植灶的诊断率更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增强CT 碘海醇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肺癌采用螺旋 CT诊断的临床疗效,分析 CT的临床特征。方法:在我院 2014年 4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最终确诊为肺癌的 62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 CT检查与螺旋 CT检查,平扫 CT检查数据为对照组,螺旋 CT检查数据为观察组,以病理检查为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以及具体检查数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具体检查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肺癌患者中采用螺旋 CT检查的各项检查数值均优于平扫 CT检查结果,在实际临床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在实际临床中可依据需求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螺旋 CT 临床疗效 CT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腹部疝疾病在实施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分析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CT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腹部疝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于所有患者均选择螺旋CT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并且针对患者的CT表现加以认真观察。结果在所有患者中,表现为外伤性腹壁疝的患者8例,表现为脐疝的患者10例,表现为闭孔疝的患者4例,表现为腹股沟疝的患者32例,表现为腹腔内疝的患者20例,表现为腹壁切口疝的患者6例。螺旋CT诊断结果同患者的手术结果一致,患者患有腹股沟疝疾病的概率表现为最高。结论针对腹部疝患者,临床选择螺旋CT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体现出诊断操作便捷以及诊断率较高等系列优点,可为腹部疝疾病的治疗提供确切依据,显著提高腹部疝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螺旋CT 腹部疝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患者在采取 CT及多层螺旋 CT诊断时的影响 。方法:在 2017 年 6 月至 2019年 10 月期间,选取 134 例于我院收治的 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 和参照 组,各 67 例 , 分别采取 多层螺旋 CTCT诊断,对两组患者的 支气管扩张类型检出率进行比较 。 结果:经诊断,研究组 检出率 为 94.02 %,参照 组检出率 为 66.12 %。 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 P< 0.05。 1~2mm 的 检出率 为 100% , 8~10mm 的 检出率 为 73.13% 。 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 P< 0.05。结论:与常规的 CT 诊断相对比, 采取 多层螺旋 CT诊断支气管扩张中可显著提高准确率,有应用价值。

  • 标签: CT 多层螺旋 CT 支气管扩张
  • 作者: 余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探究高分比率CT肺结节疾病的CT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节疾病患者,均实施高分比率CT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对患者的疾病种类、病灶情况等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结果:在结节疾病类型分析方面,恶性结节:原位癌占比为34.00%、微浸润癌占比为17.00%、浸润性癌占比为8.00%,良性结节中:肺结核球占比为18.00%、肺错构瘤占比为9.00%、肺炎性假瘤占比为5.00%、肺淋巴瘤占比为8.00%、支气管囊肿占比为1.00%。结论:使用高分比率CT在肺结节疾病患者的CT临床诊断中,可以更好的从峰值以及动态曲线等对患者的结节病变情况进行判断,并且其影像学表现更好,值得参考。

  • 标签: 高分比率CT;肺结节;CT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