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的“身份”与写者的“眼光”——浅谈《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今生今世的证据》文本中呈现的陌生化形式和哲学性思考使其成为一篇并不好理解的文章。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读懂理解,就要做好“教什么”和“怎么教”。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找到与作者的共鸣,落实他们“读者”的身份。更要从文本着眼,深度研读去体悟写者的“眼光”。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效果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