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人才开发战略研究(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4
/ 1
  二、上海金融人才资源开发展略研究
  针对上述形势,上海应加快进行金融人才开发,形成金融人才开发战略。
  1.高级人才跨国培养与引进战略。在高级人才方面,建议先进行内部培养,制定跨国培养战略。这一方面有利于形成金融业内部良好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人才竞争优势。目前,国内高校在高级金融人才培养方面能力还不足,上海可以学习纽约、东京等世界著名金融中心的人才培养经验,与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建立金融业高级人才联合培养计划,把上海具备潜力的中高级金融人才送到世纪著名金融中心实际锻炼、联合培养。
  2.校企共建战略,提升金融人才教育模式。目前,国内金融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专业化的财经院校和其他类高校共存的格局。专业化财经院校在金融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模式总的来说比较注重理论、缺乏实践,特别是缺乏国际经验。培养出的毕业生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业界和教育界的脱节造成的。因此,要建立起能够促使各类不同金融机构的金融教育相互合作的互动机制, 防止教育培训与人才使用相分离、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金融教育机构要与人事部门、用人单位密切协作和配合, 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做到人事、培训、使用一体化。校企共建,一方面可以让高校及时了解金融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让高校人才及时、稳定地获得实践机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3.金融人才再培训战略。针对目前企业不重视在岗人员培训的现象,政府金融主管部门应要求各金融单位建立系统的金融人才再培训计划,并定期上报、检查,开展培训。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招聘和引进人才水土不服问题,也有利于从整体上建立金融企业内部的人才职业发展计划,对提高已有人才整体能力形成激励作用。首先,要加大教育培训投入, 通过多元化的培训筹资途经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其次,要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超前性、预见性培训。第三,人才培训要讲究投入与产业的效益,就必须有针对性进行适应性培训尤其是进行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新制度等内容的培训; 同时应摒弃形式主义的考核办法, 推行培训与考核相分离制度。
  4.金融人才市场开发环境战略。首先要实现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资格化、职业化和社会化,建立职业化的银行家队伍。其次,要建立综合的、具有竞争性的激励机制。根据金融人才市场行情制定薪金政策,逐步推行年薪制。第三,加快推行人才资本化,采用股票和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鼓励个人持股,实行期股奖励。第四,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制度建立,进一步拉大级差工资,增强对中高层次金融人才的激励和吸引力度。第五,建立健全金融人才,特别是要建立中高级金融人才的开发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中高层金融人才,特别是银行家的生成、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健全职业发展机制和选拔考核机制,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
  参考文献:
  [1]上海金融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上海金融报, 2008-3-4 .http://www.shfinancialnews.com/gb/xww/jrb/node5/node17/node39/userobject1ai17986.html
  [2]上海金融人才缺口超80万金融业人口比例仅1%.劳动报,2007-04-16 .http://news.zj.com/csj/shxw/2007-04-16/79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