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

/ 2

应用品管圈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

陈颖 张艳萍 郑雅芬

福建省肿瘤医院 胸外科 2病区 350014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现状调查,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值,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遵循 PDCA 工作程序,依据“5W2H”原则制定 对策并实施。结果 :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 38.2‰下降到活动后的 6.2‰(P<0.05),活动后圈员一般自我效能感、无形成果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综合素质得分优于活动前 (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降低了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了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及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关键词 ] 品管圈 ;食管癌 ;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

非计划性拔管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 ( 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 造成的导管脱落[1]。品管圈(Quality Circle Circle,QCC)指的是由工作场所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自发组织的一个小团体, 按照特定的科学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 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并进行 全面持续的质量改进 。为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发生率[2,3], 我科于 2016 年 5 月起开展品管圈活动, 采用 QCC 手法对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问题加以分析改善,通过 5个月 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11 方法

QCC 理论培训 2016 年 5 月对我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 QCC 活动开展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等相关内容培训,重点在于强化观念和达成共识,达到想做、要做和会做的目的。

1.2 成立 QCC小组,护士长负责对 QCC 活动进行管理和统筹安排 ;辅导员负责对 QCC 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分项目负责人负责某一计划的安排和实施,圈员参与活动中每个步骤的实施。通过全体圈员集思广益和投票表决,确定了圈名和圈徽 ;同时,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选题四要素原则,采用 5、3、1 打分标准,选定活动主题为“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发生率”。

1.3 拟定活动计划活动周期为 2016年5-10月,共23周。第 1 ~ 5 周:QCC 理论培训, 计划拟定、现况把握,解析、对策拟定 ;第 6 ~ 14 周:对策实施与检讨;第 15~ 20周 :效果确认与标准化 ; 第 21 ~ 23周:检讨与改进、成果发表。活动的每一个评价步骤由护理部和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4 标准衡量 [4] 通过对文献资料回顾分析,设立统一的评价标准。非计划性拔管率(‰)= (监测期间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人次 / 监测期间留置该类导管总人次 )×1000%。

1.5 目标设定 9名圈员对选定的主题从需多部门配合、需一个部门配合、能自行解决三个方面,采用 1、3、5 打分标准,得出圈能力为 70% ;代入目标值计算公式得出: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圈员能力)=6-1(6×70%)=6-4.2 =1.8(例)目标非计划拔管率=1.8/活动期间总例数=11.1%。

1.6 对策拟定 首先,通过头脑风暴法,依据“5W2H” 原则,9 名圈员针对要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再就每一评价项目,依可行性、 经济性、圈能力,采用 5、3、1 打分标 准,进行对策选定,每项对策的满分为 150 分;选取总分大于 125 分的对策进入对策实施,将选定措施进行合并,最终确定 4个对策群 :人——多途径給予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主要陪护者的认知度;人——提高护士责任心;事——规范交接班;事——改进胃管固定方法。

1.7 对策实施与检讨 遵循 PDCA工作程序,进行对策实施与效果核查,若效果不佳,及时反馈。

1.7.1 多途径給予健康宣教建立微信公众号,将健康宣教内容定期发布于公众号上,让病人与家属关注公众号,病人与家属随时可在其手机上查阅相关信息;制作新的导管健康教育手册;告知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建立并实施置管患者的约束告知制度,告知书中明确约束方法和使用工具的注意事项;每日反复、重复讲解,口头讲解与书面讲解,个体化和集中式讲解相结合。

1.8 统计学方法对查检所得的资料进行统一编码、 录入,应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结果使用“管癌术后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查检表”,对 2016年 1月 01 日至 5月 15日入住本科室胸外科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的623例患者,术后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数据进行对策实施后的效果确认,统计非计划性拔管人次,分别和改善前的状况和目标值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2.1 有形成果

2.1.1 QCC 活动前后食管癌术后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比较 留置的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 38.2‰降为 6.2‰ ;(P < 0.05),见表 4。

2.1.2 QCC 进步率与目标达成率 根据 QCC 的进步率计算公式:进步率 =( 改善前 - 改善后 )/ 改善前×100%, 本次 QCC 活动进步率达 97.6% ;根据 QCC 的目标达成率计算公式 :目标达成 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 前 )×100%,本次 QCC 活动目标达成率 达 118.5%。

2.2 无形成果 以问卷形式,从 QCC 品管手法、团 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责任心、积极性等方面,对圈员进行无形成果调查,每项最高 5 分、最低 1 分。 结果显示,品管手法运用成长最多,积极性和责任心次之,解决问题能力第三。

3 讨论

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重要性 食管癌行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下或弓上吻合术后必须留置胃管,行持续胃肠减压至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其目的是通过负压作用将胃液及胃内容物吸出,减少胃液积聚,降低胃肠吻合口的张力, 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5,6] ;因此,医护人员应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防范措施,降低其非计划性拔管率,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 小结 开参与 QCC 活动,需要各圈员积极协调配合,通过开展圈会、头脑风暴法等 方法的运用,有效调动了圈员的积极性, 思考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激发 ,建立人人参与护理管理的良好氛围 [7,8]。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留置导管护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充分说明了 QCC 活动是进行护理品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值得在临床护理 工作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1]邢吉敬.品管圈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4):124-125.

[2]邹君俊,徐海君.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留置鼻胃肠管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6):167-169.

[3]郑丽霞,谢辉,李雪芬,罗敏,杨佳群.品管圈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率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09):64-67.

[4]朱亚男.“品管圈”活动在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2):173+177.

[5]王思思.品管圈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8,16(05):605-607.

[6]Salvatore Maurizio Maggiore,Mariangela Battilana,Luca Serano,Flavia Petrini. Ventilatory support after extub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2018,6(12).

[7]Julia Freyer,Thomas Baumer,Muthuraja Marimuthu. Delayed onset laryngospasm post-extubation leading to negative pressure pulmonary oedema (NPPE)[J]. Trends in Anaesthesia and Critical Care,2018,23.

[8]M. Bovo,A. Carlot,V. Lucchetta,G. Lunardi,Astrid U. Behr. Safe, controlled extubation with catheter in life threatening ACE inihibitor (ACEI) Angioedema[J]. Trends in Anaesthesia and Critical Care,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