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调查

/ 2

甘肃省庆阳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调查

赵远兴徐振伟张睿卢鸿

甘肃省中共庆阳市委党校745000

庆阳市紧紧围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以“公平入学、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办学水平”四项基本均衡为目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建立完善外来人员子女入学保障机制、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机制、合理划分招生范围等各项管理机制,让所有孩子都享有了平等的入学机会;建立“县管校用”、教师轮岗、教师补充、教职工激励、建设教师保障性住房等创新机制,促进了教师队伍均衡发展;规范办学行为,优化学校管理,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落实“控辍工作目标责任制”,淡化升学竞争,促进了管理水平均衡发展;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建立各项督导机制,全面开展督导工作,促进城乡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均衡发展。

一、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基本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庆阳市基础教育稳步发展,普九进展顺利,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初具规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根据《庆阳市市2015-2016学年初教育事业年报统计分析》,全市基础教育现状如下:

1.学校数。现有学校1214所,其中:高级中学24所,完全中学17所,初级中学101所,九年制学校28所,小学1044所。另有小学教学点251个。有教育部门办学1206所,其中:高级中学16所,完全中学17所,初级中学101所,九年制学校28所,小学1044所。另有小学教学点251个,有民办高级中学8所。

2.学生数。现有在校学生309974人,其中:高中57284人,比上年减少2822人;初中77846人,比上年减少5410人;小学174844人,比上年增加4600人。

3.教职工数。现有教职工28585人,比上年减少249人。其中小学14140人,初级中学6378人,九年制学校1727人,完全中学3252人,高级中学3088人。有专任教师26414人,比上年减少296人。

4.师生比。基础教育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比1∶10.84,专任教师与学生比1∶11.74。其中:小学专任教师与学生比1∶12.14;初中专任教师与学生比1∶9.93,高中专任教师与学生比1∶13.73。

5.办学条件。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345175平方米。其中:小学1447538平方米,生均8.28平方米;初中987330平方米,生均12.68平方米;高中910307平方米,生均15.89平方米。有危房面积193451平方米,占总面积的5.78。现有图书小学3268339册,生均18.69册;初中2378481册,生均30.55册;高中1697077册,生均29.63册。

6.专任教师合格率。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99.43%,初中98.74%,高中90.37%,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17%、0.22%、0.48%。

二、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成效

1.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2014年7月3日,市政府三届第35次常务会议提出,要把优化市区教育布局作为市政府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解决市区学生上学难、入园难等问题。为此,市教育局主动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在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中,按照“高中向城郊集中,初中划片直升,小学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出小区”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

本着老城区因地制宜多布点、新城区建设标准化学校的原则,市教育局超前谋划教育发展蓝图,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力争使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目前,落实市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3.3亿元,义务教育学生公用经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等专项资金2655万元;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6987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6202万元,省级资金19776万元,市级资金13900万元。

西峰区一次性投入30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配设施标准化建设。环县集中财力在县城新建学校4所,近一半学生在县城就读。合水县年财政收入不足3000万元,筹资近亿元在县城修建了乐蟠寄宿制初中。华池县、镇原县各投入近2亿元,正在实施华池一中整体搬迁、镇原二中新建工程,县域教育布局调整持续推进。

2.强化薄弱学校改造。为了解决相对落后的教育基础设施问题,2014年,市、区财政加大教育投入比例,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市级教育专项资金每年切块安排西峰区1亿元,用于市区学校建设,整合西峰区薄弱学校改造等国家安排的各类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市区学校新建、扩建、迁建工程,确保规划建设任务如期实现。

市教育局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方案。加快教育项目实施,截至2013年10月底,省列为民办实事项目37所乡镇幼儿园建设任务已竣工33所,2所在主体施工,2所在附属工程施工。市列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253个农村薄弱学校改造、757个农村小伙房建设、100所城乡幼儿园提升改造、185394平方米D级危房消除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校安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西峰城区中小学校扩容改造和“全面改薄”等项目正在全力推进。按照中央、省和市、县5∶5的分担比例,市级投入1.5亿元,县级投入3.5亿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市教育局认真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列支800万元,为全市1479所农村中小学校配备饮水设施,全面解决师生饮水问题。力争今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1.5%,全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

3.推行市、区两级教育一体化。关于庆阳市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市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西峰区教育体育局根据国办发〔2003〕13号文件关于“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过程中,要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的规定,凡新建300户以上的生活基地和住宅小区,都要配套建设标准化幼儿园一所,幼儿园建成后产权归业主所有,使用权移交教育部门;以建办普惠性公办幼儿园的思路谋划学校布局结构,积极推行市、区两级教育城区一体化办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4.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市、县区财政按比例落实资金471.8万元,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作业本费和城市学生教科书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人社局、残联、农发行等部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控辍保学对口帮扶活动,6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孤残儿童获得资助。

5.严格贯彻落实控辍保学制度。落实县、乡、村三级干部包入学、学校包巩固的“双线三级”控辍保学机制,人社、教育、工商部门联合开展禁止使用童工专项劳动执法检查,先后动员劝返流失学生1500多名,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持续下降,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

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启示

庆阳市主动顺应民意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积极探索中稳步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付出了艰苦努力,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1.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找到了切入点。教育发展不均衡,根本是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不均衡,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差距大。通过调整学校布局,撤并了一大批布点分散、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配备不合理、课程开设不齐全的薄弱学校,建立了一批规模大、环境好、设施一流、师资优良的优质学校,让原来在薄弱学校就读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维护了学生受教育权利和社会和谐稳定。

2.为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找到了突破口。通过布局结构调整,全市基本实现了“学校数量减少一半、一半以上学生在城镇、城镇一半以上人口是学生”的“三个一半”的阶段性目标,城镇化率大幅度提高。调整教育布局结构后的闲置校产举办幼儿园,改建文化室、卫生所和农技培训学校,既保证了发展学前教育的需要,统筹了农村公益事业,又减少了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较好地改变了农民生产条件、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3.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找到了增长极。办人民满意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通过布局结构调整,稳妥地解决了临时代课教师问题,建立了教师补充培训长效机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通过集中财力建办规模学校,综合施策改造薄弱学校,建立了一大批标准化示范学校。全市教育在典型示范的引领带动下,加快更新教育理念,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扎实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和办学业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