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植物营养学的实践教学与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谈植物营养学的实践教学与改革

高巍

河北省滦平县委党校068250

一、植物营养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1.加大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不仅能很好地配合理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植物营养学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验课16学时,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课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为1:3。虽然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由于实验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教师在安排实验时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上实验课以完成实验任务为主要目的,缺少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入地认知和分析,很难将实验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有效起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将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由原来的1:3调整到1:2左右,有充足的课时安排一定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起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融合的效果。

2.创建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教育部“实验室建设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理论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的总体思路,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兴趣浓、能力强、肯钻研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拟订实验方案、参与项目检测等工作,探究植物营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自校内连栋日光温室建成后,每年在其中进行与植物营养学相关的项目20余项,学生参与人数近40人,通过对实践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实践兴趣均非常大,通过实践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目前,学校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将学生参与企业实践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科研与开发之中,已经成为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植物营养学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

探索现代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升学生掌握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和方法,强化在生产中的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手段,如实践教学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备专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以及采用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兴趣和实践能力等。

1.实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探索。

传统教学中,学校和教师更多关注理论教学手段的研究,对实验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和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在植物营养学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实验教学手段同理论教学手段同等重要,科学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实验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1)将实验课与理论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在讲述理论课时就要为将来的实验课作好准备,如在理论课中与实验相关的内容不一定全面讲解,可以留些“悬念”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外时间进行一些必要的探索。

(2)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图片、短片等补充实验教学中一些用语言和示范难以理解的内容,提高学生实验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采用教师和学生竞赛式实验教学手段。如在对植物中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中,教师提前要求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准确性比赛,即教师和学生用同一种方法测定同一种蔬菜,以教师的测定结果为标准答案,与教师测定结果最接近者得分最高。结果学生课前积极准备,实验结果准确性非常高。

2.实习手段的多样化探索。

传统的植物营养实习主要是参观性实习,即教师带学生到实习基地或实习地点后,请基地人员或教师讲解后参观,往往实习结束后学生收获非常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植物营养实习中探索总结以下几种方法,效果明显提高。

(1)建立定量考核实习制度,即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必需完成足够的工作量。

(2)将实验与实习有机结合。例如在一农业园区实习时发现一块地的番茄疑似缺钙,但不能完全确定,于是让学生采集此地土壤样品及另一未出现此症状的块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测定判定,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了此项工作。

(3)改参观式实习为参与式实习。2014年为期一周的植物营养实习中,指导教师与当地一农业企业联系,学生在教师和园区技术员指导下进行该园区的果树、茄子打顶、蔬菜施肥等工作,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实习效果好,收获大。

3.培养学生实践兴趣的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通过提高学生对植物营养学实践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来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植物营养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实践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来源、学习目的、爱好等。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意列举一些与学生生源地有关的案例,提高学生对其中存在问题的关注程度,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

(2)选择播放一些与植物营养有关的现代化的影像资料,介绍因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一些重大事件,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3)引导组织学生成立植物营养兴趣小组,如帮助学生设计微课题,指导学生采用水培法、砂培法进行植物溶液培养和缺素诊断实验。实践表明对学生兴趣的提升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