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在童话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02
/ 2

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在童话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肖爱玲

(陕西省安康平利县城关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孩子们从小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一个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孩子们从低年级学的课文大多是童话故事,那么多的童话故事是从何而来的是想象来的。它集中人类最自由的想象、最大胆的想象,最优美的想象。概括着世上万物,推动着人类不断进步,他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无止境,而知识是有限的。

我连续担任两届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纵观新的部编本教材,一年级学的课文大多是童话故事,是想象而来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班的大多数孩子的想象力特别的差,思维受到阻碍,受到的限制。特别是有一个孩子好几次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问我:“老师,小雨点怎么还会说话呀?”“青蛙怎么可能会写诗啊?”“棉花不可能会说话呀!”……虽然我告诉他这是童话故事,里面的动物、植物都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会笑,会哭,他们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和我们一样的人。这是童话的最基本的特征。但他们好像还是不太理解,所以有时候在练习说话的时候,我班多数同学无话可说。我意识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有多么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我决定从童话入手,以童话引路,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一.阅读童话,以阅读为切入点,让孩子进入童话的世界,激发想象力。

阅读童话故事总是能让人心情愉悦,故事中那些可爱的精灵让人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出现在脑海里的是一片纯净的天空、碧水、古灵精怪的小精灵,往往让人忍俊不禁。正如英国儿童文学家达顿说的:“儿童读物是为了给儿童获得内心的快乐而推出的印刷品。”童话就是给儿童最大快乐,最多去趣味的文学作品。孩子们从童话中获取知识、快乐、智慧、美德……这些都会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会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自然流露,并大受其益。会无意识中把自己也当成童话故事中的某个精灵,像他们一样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心理上爱上了童话,好像自己也和童话中的神仙精灵一样拥有超常的魔力,感受到童话世界的精彩。

二.仿写童话,培养想象力,释放天性。

好的童话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通向想象的大门。新改版的部编本教材里选了许多优秀的童话,贴进儿童生活实际,以接近儿童的口吻的语言来叙述。童话里的想象符和孩子的天性,拟人的表现手法,符合孩子的思维。可见孩子们在童话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因此训练孩子们写作能力应从童话开始,在童话的世界里快乐起步。

学了《荷叶圆圆》后让孩子们仿照二至五自然段写一段话,孩子们兴致很浓。孩子们此时的眼里心里都是荷叶,把荷叶想象成“蚂蚁的小船”“蝴蝶的舞台”“蝌蚪的滑滑梯”“蚱蜢的跳跳床”……孩子们在想象中感受到了充满童趣的夏天,好像自己就是其中的小精灵在荷叶上嬉戏玩耍。触摸着生机勃勃的荷叶畅漾在那欢快愉悦的情境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他们的天性在此时得到释放,同时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从中获得思维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让孩子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然后进行拓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再试着仿写一段话: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见()在()。小壁虎说:“(),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呢。”给孩子们创造了表达的机会,孩子们乐意表达,有话可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同时都得到了培养。

三.童话补白,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不断成长。

有些课文中的某个关键词句,重要语段,甚至某个标点符号就是展开补白想象的重要切入口。如果我们要能准确把握、灵活运用,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里的《拔萝卜》文章最后一句“小狗还小猫来帮忙……”这个省略号和文中的插图提示我们,小猫之后还有一只小老鼠来帮忙。就让学生在读熟原文的基础上,模仿着前面的文段续编故事,孩子们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很快就能接着讲下去。共同读故事、讲故事,营造的浓浓的阅读氛围,培养了想象的能力、听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一举多得。还有这个栏目里的《三只白鹤》用一个问句“那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来结尾就给孩子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孩子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通过丰富的想象去填补课文留下的空白,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不断成长。

四.创编童话,激发潜能。

虽然教材在三年级才正式有了习作,但从一年级开始就有写作的渗透,这渗透就始于童话,因为童话是小学低年级孩子最喜爱的一种文体,童话伴随着他们成长,他们乐于接受,乐于表达。在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字词句运用”栏目给了“花朵、笑声、阳光、草地、歌唱、告诉、跑步、喜欢”几个词,从中选择几个,展开想象,说几句话。孩子们大胆想象,用上拟人的手法创编出了一个个情节相对完整的童话故事。在孩子们心中“花朵会歌唱”,“草地上的小草是忠实的听众,会笑,会喝彩……”奇妙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美好的童话世界里。在说话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潜能,张扬了个性,也让孩子们体会到创编的快乐。

有些童话故事结尾让人意犹未尽,可以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比如续写《狐狸和乌鸦》想象“乌鸦又找到一块肉站在树枝上,又被狐狸看到啦,这次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讨论出三种可能:1.乌鸦继续被骗。2.乌鸦不会上当。3.乌鸦借机惩治狐狸。根据这是这三种结局,来想象故事情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而且拓展了思维的空间。

五.表演童话,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表演在童话教学中能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张扬孩子们的个性。一年级教材中的《拔萝卜》《要下雨了》《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这些童话故事神奇曲折,生动浅显,语言简洁。符合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孩子们通过对话、动作、表情来再现作品,满足孩子们爱游戏的自然天性,用玩的方式来再现童话,在玩玩演演的过程中,孩子们尽情想象,真切感受到童话的魅力。也将孩子们内心的渴求以及压力、无助形象地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由,更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丰富多彩的想象。童话中的种种想象都来源于现实,是生活中的一种折射。它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想”,现实生活中的规律、逻辑、联系,还有一些科学常识,共同织成一张大网,构成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创造出优美的童话来。想象是童话的灵魂,童话中的想像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户,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从童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