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课间活动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关于小学课间活动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何才赋

何才赋云南省宣威市宛水街道第一完全小学655400

【摘要】随着阳光教育理念的推广与落实,教师工作者认识到较为封闭且沉闷的教室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成长造成一定的制约影响,不过,因为小学生保护意识与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开展课间活动阶段,较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产生安全问题,因此,充分确保学生的安全,务必重视小学课间活动安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课间活动;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9-173-01

前言

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其年龄较小且认识能力不足,小学教育阶段,需提高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还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因此,课间活动成为锻炼身体培养素质的重要环节,成为调整学生身心状态,增强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不过,大部分学校为避免学生出现安全危险情况,对学生课间活动采取限制与约束。基于此,需开展小学课间活动安全教育,为学生课间活动提供充分安全保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构建课间活动安全文化氛围

小学教学阶段,校园课间活动成为家长担心孩子发生安全危险最为重视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学校与教师以及同学,应共同构建基于学生为主体的课间活动安全文化氛围,以此充分体现出课间活动的作用与功能,除此之外,教师需对班级资源优势加以充分合理的运用,通过对班级的精心合理设计布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与文化氛围,使学生了解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课件活动的积极作用。在对校园安全教育文化做出充足与完善的基础上,构建朝气蓬勃的活动氛围,为人文素质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二、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事关人身安全,需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安全教育应每时每刻进行宣传普及,通过班会等形式面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并通过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基于安全教育为主体的班会,并在班会之中对较为常见且频繁发生的安全问题案例以及突发情况做出展示,并向学生做出讲解,与其开展讨论,强化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杜绝安全隐患问题的频繁出现[1]。

三、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

班主任就如何孩子在学校的监护人,需对学生安全进行负责,科学的开展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班主任应加强同各科教师的紧密配合,安排学生助手,从而建立安全管理网,对学生安全作出有效管理。班主任还需重视依法执教,对教育行为作出严格标准规范,防止安全责任问题。通过对学生行为举止的严格规范,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2]。

四、充分运用墙壁的作用

教室设计布置具备感染以及教育作用,通过教室设计布置,充分发挥墙壁的作用,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教室设计布置阶段,通过运用黑板报等作出警示与提醒,使学生能够收到警示,对学生进行有效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例如,位于教师门口位置,张贴“速度慢一点,安全多一点”的安全教育标语,在墙壁黑板报位置张贴“时刻注意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安全教育表示,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安全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五、成立红领巾安全检查小组

通过学生管理学生的方式使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安排安全责任意识较强的学生成立红领巾小组,对课件活动安全进行有效管理与检查,对发现的安全危险问题及时向班主任进行上报,将安全危险扼杀在摇篮。课间巡逻检查使,运用小组轮换的方式,以此对全体学生进行间接的安全教育。同时,将课间安全同文明班级加以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安全教育,增强安全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此外,红领巾小组作为学生安全资质管理的方法,同样是班主任安全管理的拓展与延伸。

六、构建安全教育协调机制

小学教学阶段,学生课间活动产生安全危险问题,通常是由于学校安全教育较为缺乏,协调机制完善性不足,学生行为举止存在错误等。比如,某小学处于市中心区域,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年代较早,缺少维护修理,且周边车辆通行较多。课件活动阶段,学生可能会爬出围墙,势必存在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摔伤或关节错位等情况,若出现此类问题,尽管学生行为违反规章制度,不过学校同为其支付医疗花费。基于此,表明学校需按照有关政策发规律为基础,构建安全教育协调机制,通过提高教师责任的方法对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有效落实,还可体内通过对学生采取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对教师采取安全管理的培训等途径,使学生发展同安全教育彼此协调。除此之外,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无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有限精力投入到课件活动管理,因此,需要借助高年级学生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安全管理,对学生课件活动安全性进行保障。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课间活动能够使学生精气神重新恢复到良好状态,能够使其在学习阶段接受教师做出的科学正确指导,与此同时,培养学生团结精神。铜鼓度课间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规划,充分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并重视开展课间活动安全教育,为学生课间活动提供充分安全保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龙.浅谈小学课间活动安全教育[J].学周刊,2015,38(24):88-88.

[2]赵敏.小学课间活动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4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