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心理的产生及心理健康教育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厌学心理的产生及心理健康教育激发

吴小英

关键字:厌学心理;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激发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质的飞跃,逐渐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项教学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数学生逐渐产生厌学心理。为了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以“厌学心理的产生及心理健康教育激发”为主题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贡献微薄之力。

一、厌学心理产生原因

笔者通过查询《如何改变厌学情绪》等相关书籍和各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登记可知,促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可谓是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直接原因: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过于薄弱,并且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显得非常迷茫。除此之外,多数学生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感到非常痛苦,没有找到学习的魅力及学习的动力,进而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其次,社会原因:现阶段,社会中充斥着不良文化,促使学生的心理逐渐崩塌。再加上社会中电子游戏室、网吧、台球室的增多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等因素,吸引了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不能够将自身精力投入学习。并且,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过多知识并没有什么作用,他们认为有些教师具有夯实的知识基础,然而生活却很清贫;再次,学校原因:据调查可知,我国多数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给予学生重大压力,导致学生时常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状态,长期以来,促使学生衍生出强烈的厌学心理。与此同时,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兴趣,进而不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也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然而然没有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平等对待班上的学生,经常用恶劣的态度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导致学生学习自信心大大降低,产生自卑的感觉。并且,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多数教师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教育方式过于单一、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没有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并且教学手段非常局限以及死板;最后,家庭原因:正所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家长采取的管教方式与孩子是否产生厌学心理具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多数家长过于重视自身想法,忽视了孩子的真实需求,强迫孩子学习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并且逼迫孩子长时间学习,没有给予孩子相应的放松空间,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此外,我县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谋生而把孩子留在老家读书。家长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没有关心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而导致这些留守孩子过于贪玩,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激发

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关教育部门及学校应该明确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种种原因,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追根溯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各学科知识。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应的典型案例,提出以下见解:

1.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1:703班个子矮小的吴君君同学从小就非常自卑,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笨,她表示自己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比其他同学更多,然而总是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她发现其他同学没有做什么多的准备工作,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多次的打击,吴君君同学产生了厌学心理,她认为自己学与不学都是一样的效果,进而不愿意接触教材,不愿意再将精力投入学习中。

心理健康教育激发:我们应该明确吴君君同学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她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吴君君的实际情况可知,她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思维过于局限,进而容易钻牛角尖,时常在一道很简单的问题上停滞许久,进而导致她的学习效率停滞不前。鉴于此,教师做好自身铺路搭桥的引导工作,引导吴君君借鉴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并寻找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并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吴君君,增强她学习自信心,逐渐消除厌学心理。

2.从社会角度出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2:开学一个多月,707班的班主任李老师就在办公室说她班的吴建同学近期成绩下滑得非常快,人也非常懒散。我马上与李老师一起深入调查,发现吴建同学迷上了电子游戏——王者荣耀,整天泡在电子游戏室中,就算人在课堂中,心也早已飞进游戏室进而导致该同学厌恶学习,一提到学习就非常抵抗,再加上其他同学的谈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吴建同学的厌学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激发: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面对吴建同学这类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学生时,我们进行了针对性地教育。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及课外谈话中,打入学生的心理堡垒,了解学生沉迷游戏的原因,层层递进,一步一步扭转吴建同学的想法。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更迭,我国的科学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学生不夯实自身知识基础,将会被时代摒弃,给吴建同学敲醒警钟。并且,我们寻找了沉迷电子游戏室而出现严重现象的案例放给吴建同学看,并展开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他的心理感到深深的震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以平和、温柔的语气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能够刺激学生。

3.从学校角度出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3:906班的姚飞同学成绩一直是班上前几名,但是最近他开始厌倦学习了,由于他以往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校、教师和家长给予了他极高的期待,希望他能考到缙云中学去读高中。在这样的前提下,姚飞同学由于没有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进而导致自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稍微一点事情就能够影响他的心情,每次考试都很怕自己名次下降,正因如此,姚飞同学产生了厌学心理,心理出现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激发:我们就让姚飞同学明白学校给予的重视,并不是压倒他,而是认可他。促使他具有学习的自信心,并且适当给他播放一些平和的音乐,让该同学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姚飞同学出现紧张的现象。并且,我们引导他进行心理调节,不要有过大的心理负担,平常心对待考试成绩,名次靠前时,戒骄戒躁,名次靠后时,分析原因,并及时查漏补缺,享受学习的过程,就是考上庆元中学也已经很棒了。最后我们与他家长商量,希望他妈妈能从杭州回来陪伴姚飞同学度过初中阶段的最后时期(爸爸妈妈都在杭州打工)。家长愿意配合,

4.从家庭角度出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4:810班的吴美美同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外向活泼的学生,学习态度也非常好,然而,最近一段时间,该同学变得内向了,平时就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也不愿意学习。通过与其家长联系才知道,吴美美同学的父母于近期选择结束夫妻关系,进而影响了该同学。

心理健康教育激发:我们私下找到吴美美同学进行交流,让该同学明白,父母离婚之后,对她的爱并不会减少,父母与她之间的亲情是不会因为家庭变故而消失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吴美美同学的安全感,让她能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学习。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吴美美同学与其父母进行沟通交流,让她能够正常生活、正常学习,不要将自己锁在心房之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明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心理,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及课余生活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逐渐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彭丹.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J].大观,2017(12).

[2]田丽瑞.激发学习兴趣矫正厌学心理[J].魅力中国,2014(12).

[3]吴瑞熹,吴继敏.消除高中生厌学心理现状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

[4]邓书含.高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7(6).

(作者单位:浙江省庆元县第二中学3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