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自主学习之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1

探究自主学习之策略

陈会秋

陈会秋新沂市第四中学

长期以来,英语课堂教学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每节课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讲得多,而且被认为讲得越详细,越多越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大多数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课上不勤于思考,上课只是机械地听和记,缺乏必要的练习及巩固。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和老师配合,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课堂大容量掌握知识的效率,达不到高效课堂的效果。自主学习就是转换师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师有效地指导下,积极地、有创造力地,高效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所有学生每节课都能最大容量地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转换,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失去了其作用,恰恰相反,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本人认为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它们是学生搞好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成就感、树立学习信心

在自主学习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因而,教师在课上应少发脾气、包容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对待所有学生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这样,学生会不时地从教师眼中看到自己的地位,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好感,从而获得在学习中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其次,多和学生交流,多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细微进步,给予他们的应是热情和鼓励,而不是漠视,尤其对学困生和调皮的学生。课堂上,教师更应该注意学困生的表现,学困生由于基础及学习方法等原因,不时地表现出厌学情绪,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一点点的困难,都可能让他们退缩,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反复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他们鼓励,每当学生在遇到困难,要退缩时,应及时和学生交流,分析他的进步及下一步有可能面临的困难,帮助其找到解决困难的正确方法,从而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学习主动性,教师应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只要他们能够说出一点,哪怕就是一个单词,也应该给予他们赞赏和鼓励。

二、课前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共同的特点,但其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接受水平与智力因素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通常反映在学生的成绩上。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统一题目,难易程度相同,这样对于学困生容易造成不利的影响,让他们对学习更加失去信心及兴趣,从而自暴自弃;如果预习作业再统一批改标准,或对或错、或好或差,更不利于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符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更有效,预习作业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阶梯式的作业与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对于优生,课前预习应深挖课堂教学重、难点,对于句型、短语、语法等知识,应拓展、延伸,既有深度也有难度,而对于学困生,首先让其掌握的应为基础知识,如:单词、短语等,其次,才是句型、语法等综合知识。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均有所收获,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精心地准备了课前预习作业,并对各类学生进行了有效地指导之后,优化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主战场,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可采用“启发式”“导学式”等方法,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做好由浅入深,加强指导,一语道破,从而达到指导的效果。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例如:课堂中对于学生的中肯评价,小组合作情况、课堂中的多种反馈等。要根据课上学生反映、小组合作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总之,以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较好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顺应素质教育的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从而让他们成为终生爱学习,而且会学习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