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有效学习,快乐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立足课堂,有效学习,快乐成长

李艳珊

广东省江门市范罗冈小学529000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40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简析了有效教学的内涵,提出了一些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英语课堂实效有效课堂

一、更新教学理念,了解有效的内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我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单位时间的效率,二是一节课学生的收获大小。所以,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在教学时间的科学利用上下功夫,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寻找突破,在提升课堂效率上探寻途径。

依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对课堂教学要进行合理分析,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着眼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各环节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的行动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成长,凸显主体精神,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普遍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态度,给他们多些关爱,多些尊重,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用目光或微笑来实现师生的交流。教师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来关注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灵感应,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支持他。

2.用欣赏或夸奖来体现老师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是一种心理暗示:老师在表扬我!有了老师的鼓励,学生学得更有激情。

3.用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作为老师,不能只顾提问举手的学生,而忽略了那些“沉默羔羊”;也不能只顾“沉默羔羊”,却打击了举手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候,不经意的允许反而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来调整学生的心态。当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打断其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

5.用竞赛活动来开展奖励机制。有效的竞赛活动会让课堂增添色彩,学生在一系列的竞赛活动中能建立良好的自我成就感。新奇有趣的竞赛活动也会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不经意地期待下一节课。

三、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有效备课,增强“有效课堂”的内驱力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细致分析教材,侧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凸显新授知识的引入方法;侧重语言的运用,体现综合性;侧重知识的更新,体现时效性。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必须思考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例如在教学每个单元第一课时之前,我先把整个单元的内容都吃透,找准重点、难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渗透和落实每个知识点,又不断地以不同的形式考查学生,力求让每一节课都能做到课堂活动时间和课堂教学结构紧凑、合理。课后,我还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改进课件,为下一节课的进步而努力。同时,鼓励老师积累科研素材,引导老师做反思型教师、科研型教师。

四、倡导探究学习,打造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优化教学策略,编排紧凑的课堂环节。小学生贪玩好动,课堂注意力难以持久,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来不断调整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快课堂节奏。

(1)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开始上课的2分钟左右,在教学单词和句型时,情境导入、问候导入、唱歌导入等都是常见的方法。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的最佳学习状态。(2)民主导学,落实有效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在知识的呈现和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时考虑到有序性;另一方面,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做到实效性。(3)检测导结,促进教学相长。检测导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个环节。在讲完课后,教师可精心设计几道有针对性的习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典型讲解,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总结。教师在课后也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改进,这样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2.合理安排时间,灵活掌握课堂调控。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适时调整教学过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预留一点时间给学生,尽量不要拖堂。

五、注重基础知识,体现人文关怀,避免两极分化

1.优化作业设计,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在我校,课后练习的设计是英语科组的一大教学特色。我每天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作业,并认真批改、及时评讲和反复订正,力求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落实培优辅差,尊重个体差异。培优辅差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多样化和思维水平多层化。对于优等生:要求以扩充与提高为主,完善课内打好基础,丰富课余提升能力。对于中等生: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他们,丰富课内强化基础,适当扩充有利提高,及时鼓励重在推进。对于学困生:要做到多关心、多接触、多面批、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