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部队官兵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浅析基层部队官兵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朱润利

朱润利

【关键词】]基层部队;心理健康;原因;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95-01

军人心理健康是军人心理素质的核心,是军人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是军人躯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军人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到军队战时的战斗力,平时的安全稳定,而且也与个人的成长进步、生活幸福密切相关。

1官兵心理问题存在的普遍性

1.1基层部队官兵由于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基层这一特殊环境,日常管理严格,生活条件艰苦,工作与生活节奏快,军事训练与战备值班任务重、强度大,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平时官兵与外界的联系和交往相对较少;部分官兵夫妻关系紧张甚至婚变、照顾父母、个人发展前途受限、与搭档或上下级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官兵产生心理问题。

1.2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使部分官兵尤其是独生子女到部队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适应困难,学习不得法,训练成绩上不去而苦恼。在青年官兵中存在着生理成熟而心理发育滞后,现实心理压力过强而自身心理承受力较弱,活动有限而交往需求强烈,现实心理压力过强、期望值过高而挫折准备不足,智力发育较快而个性不够完善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使基层部队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有的基层官兵仅仅因为与战友发生口角,情绪失控而发生违法违纪事件。近几年,基层部队发生多起自杀、他杀案件,在这些案件中案犯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

2心理工作在基层部队面临的主要困难

2.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基层部队的领导对官兵心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深,有的基层单位的基础设施差,缺少必要的设备和测评手段,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治疗等仅流于形式,甚至没有心理咨询室和相关资料,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官兵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一些旅团卫生队没有心理医师编制,大部分心理医师是兼职的,专业水平低,基层更是缺乏专业的心理骨干,不能满足官兵需求,从而使少数基层官兵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2开展心理服务的手段单一。基层部队通常采取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官兵心理活动,开展心理测评后也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官兵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候依靠行政手段参与解决,有时候简单说教,导致心理服务手段单一。此外,基层官兵普遍缺乏必备的心理知识。由于传统文化背景及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官兵往往将心理咨询治疗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由政工人员“越俎代庖”,导致患有心理疾患的官兵由于怕被戴“精神病”的帽子而不愿求助治疗,部分官兵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隐私,不愿找心理医师咨询。

2.3心理咨询本身存在一些困难。心理学科专业人员不仅要有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教育学甚至语言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咨询的各种技术,包括倾听、交谈、测评和心理干预技术等。同时,与其他学科医学心理咨询对象的特点和咨询情境的特殊要求相比,医学心理咨询的教学显得相当困难。另外,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患者对心理治疗持怀疑态度,“依从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各种心理阻抗,需要心理医师及时识别,否则易造成治疗效果的不理想或患者中断治疗。

3解决方法

3.1提高对基层心理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级领导要把解决官兵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基层心理卫生工作纳入部队日常工作中,强化健康新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营造心理卫生工作环境,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利用政治院校、军医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定期为基层部队培养心理咨询骨干。通过二到六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内容为心理卫生常识,部队官兵心理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普通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以便使基层的兼职心理医师和心理卫生骨干能够及时发现和清除官兵心理疾患。建设高标准的专业心理咨询室和测评室等一系列心理卫生工作设施,建立健全心理测试器材设备和官兵心理档案,做到保密、规范、专人负责、专人使用,以推动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试行网络心理咨询,利用政工网,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

3.2加强对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基层部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军事训练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通盘考虑。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通过日常门诊细心观察,了解官兵的行为举止,积极开展好面对面的谈心活动,侧面了解官兵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有可以心理障碍的官兵及时与其单位领导取得联系,积极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疏导、早治疗,从而协助领导对部分官兵进行认识自我、完善人格的教育训练。同时还应当通过了解基层官兵的性格、气质、爱好和心理活动规律,达到心理卫生工作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营造有利于基层官兵身心健康的内部环境,有效促进基层官兵身心的健康发展,努力做官兵的知心人。

3.3加强官兵之间的协作性和心理相容性训练。努力营造和谐的宽松的基层军营氛围,使广大官兵在紧张的生活、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中自行减压,更好的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要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其能够正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纠正思想认识的偏差,以清除各种心理不适,不断提高心理素质。鼓励官兵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扩大兴趣爱好,以缓冲社会心理、躯体等因素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3.4新兵入伍时期的心理工作。在新兵训练期间,要结合新兵查体,完成心理测评工作。初进军营的新战士,其心理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他们在主观上要求像成人那样行事、那样受人尊重,但客观上尚未完全具备成人心理所具有的特征和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当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适应、遇到矛盾冲突难以解决时,就容易形成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若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成长进步。及时对新兵进行心理测评工作,可以早发现、早引导,帮助其走好军旅第一步。对新兵进行心理测评工作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思想动员,消除其思想顾虑,使其心理测评真实有效。

3.5特殊时期的心理工作。在执行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等特殊任务的重要时期要注意对官兵进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小广播等渠道,及时宣传心理卫生知识,让大家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防止因惊慌失措、担惊受怕而产生不良心理,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老兵复退、士官套改及战士入党、考学、立功受奖等人员变化大、心理起伏大的时机,要加强整治工作,做好心理卫生服务,化解心理症结,积极引导和教育掌握自我心理调控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创造一种团结向上、和谐融洽的范围。

作者单位:037006山西大同93601部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