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巧用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刘海蓉

江苏海门开发区幼儿园/刘海蓉

随着《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倡导幼儿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突显了学习活动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因此,保护好幼儿提出问题的热情,改变仅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强调的:“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对幼儿而言,问题意识的萌发、产生,不只是从客体本身直接达到的,而更多是在与材料、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构建的。所以,在孩子们自由自主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孩子探索情况及时创设和利用环境,提供各种材料,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

下面就以科学主题活动为例,谈一谈环境与材料的作用究竟体现在哪里?

1在关注捕捉幼儿自发生成内容中激发问题意识

实录一:树为什么是不一样的。一次午间散步,几个男孩在松树下钻进钻出,当有人被松针扎痛小脸时,他们提出“这棵树的叶子为什么是尖的?”“这棵树杆上为什么有一圈一圈的花纹?”“旁边的树杆上为什么会有很多毛(棕榈树)?”“树为什么是不一样的?”于是很多的孩子围在一起对树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树是幼儿生活中十分熟悉、接触频繁,又十分丰富、易于收集和观察的材料。于是老师就有意识地在科常角里放了一些有关的图书、图片资料,还带领幼儿去园内、园外看树赏树,接着孩子们也陆续从家中带来了有关的图书、碟片等,另外告诉他们即将去公园种植小树的消息,一时间,教室里到处都有树的“影子”,俨然成了树的天地,老师以欣赏的态度和孩子们一起看树,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提问,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让他们展开积极讨论和交流,把个别幼儿的兴趣引伸为大家的兴趣,让孩子们对进一步探索“树”产生了可能。

2家园社区多方合作,共同创设环境,提供材料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获得经验的途径、方法是多种的,幼儿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也是多方合作共同创设的。

实例二:大白鲨是什么样的。一次,一位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本关于《鲨鱼》的书,好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看,他们对鲨鱼产生浓厚的兴趣,到处收集资料,在交流时例举出许多种鲨鱼,有豹鲨、长尾鲨、日本扁鲨、大白鲨、路氏双髻鲨等。陈阳问:“老师,大白鲨什么样?我想看一看。”为了满足幼儿的愿望,我们登出海报,请家长帮助我们。家长们纷纷带来了大白鲨的图片、书籍、照片、光碟等,小文在爸爸的帮助下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大白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小迪的妈妈还从电视台借来了《国家地理杂志———大白鲨》的录像,孩子们争先传阅看得津津有味。有些家长还带孩子去海洋世界参观,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大白鲨,还知道有一种鱼可以制服大鲨鱼,并且对海洋生物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幼儿参与环境建设,产生师生互动的效应

环境、材料的创设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有许多新的发现,他们互相讨论,热烈提出各种问题,教师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

实录三“采访公交5路汽车司机。媛媛:“叔叔你好,我们是开发区幼儿园的小朋友,我非常想知道这辆汽车是靠什么发动的?”司机:“你这么小的幼儿就想了解车子,蛮有趣的,现在正好空着,我就来告诉你(边说着话边打开发动机的盖子):‘这就是汽车的发动机,它就像人的心脏,汽车就是靠它来发动的,不过发动机发动还需要汽油作为燃料,你们看这是油箱。’”(手指油箱)媛媛:“油箱这么大。”司机:“油箱就像人的胃,里面装的全部是汽油,它通过各种管道把油输送给发动机,好!让我试一下给你看。”(汽车发动了,幼儿拍手鼓掌。)媛媛:“叔叔,今天我就坐你的车好吗?”司机:“好的!”

此次调查是幼儿自己主动提出的,家长感到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非常配合,拿着摄像机把幼儿调查的整个过程全部摄录下来。幼儿不仅通过自己的感官了解了汽车发动的整个过程,而且在与司机的交谈中增强了幼儿们的交往能力,不仅使她的交往能力有了提高,也获得了感性的直接经验。

实录四:我设计的汽车。一次,幼儿们去消防总队参观,路上正好遇上了堵车、幼儿在车内显得有些着急,这时浩然小朋友说:“我要发明一种车,车身上装两个翅膀,要是一堵车,这种长翅膀的车就像飞机一样开就好了。”听了他的一番话,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议论开了,都要设计自己的车。

小宇:“我家洗澡的热水器是用太阳能的,我想发明一种太阳能汽车,只要有太阳就能开,因为现在的汽车都会排出许多废气,会污染空气,对我们人有害的,太阳能汽车不会有污染。”乐瑶:“我要发明一种没有方向盘的车,只有一排按钮就像电脑的键盘一样,想干什么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自动开了。”幼儿在设计车的活动中想像力、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教师设法提供制作的材料,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实录五:车轮为什么不转动。在一次制作汽车的活动中,有一组幼儿经过一周的努力,已经将车身制作完成,这次主要的任务是将车轮安装上去。于是他们分工,有的找来了废旧的瓶盖作为车轮,有的找来了吸管作为车轮的轴。不一会儿,幼儿们高兴他说:“我们的车终于完成了。”这时硕硕小朋友说:“咱们把车试开一下。”他的建议得到了全小组的赞同,琪琪小心翼翼地将车放在地上,轻轻地一堆,车子一动不动地呆在原来的位子上,其他的同伴着急了,纷纷围了过来想看个究竟。力力说:“一定是你用力过猛,把车弄坏了。”琪琪委屈他说:“没弄坏,是车子有问题。”看到这一情况我让琪琪别急,找一辆车看一下,这时琪琪已拿来了一辆玩具汽车,在一旁仔细地看了起来,接着又拿过汽车开了一下,高兴他说:“我发现了,是车轮和车轴没有联结在一起,所以车子不会开。”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探索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特点,选择和制订一些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与材料,这样不仅帮助幼儿学习探索的方法,同时也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方法,这对幼儿来说是受益匪浅,能终身享用。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真正体会到在探索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创设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