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解读

陈颖超

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425100

摘要:对于从事临床护理的护士来说,批判性思维是支持其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的必备能力。患者隐性健康问题的判断及护理计划的制订、落实和评估都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存在,护理人员通过对这些事物的利弊分析来实现思维的反思和推理,并以此为基础来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在传统的护理教育中,学生通常只是机械性的学习书本知识,没有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缺少本应具有的批判性思维。本文试寻找合适的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临床护理;护理教学;能力培养

Abstract:fornursesinclinicalnursing,criticalthinkingistosupportthedailynursingworknecessaryability.Patient'shealthproblemshiddenjudgmentsandnursingplanformulation,implementationandevaluationrequirestheexistenceofcriticalthinking,nursesbyanalyzingtheprosandconsofthesethingstoachievethereflectionthinkingandreasoning,andonthisbasis,tobetterservetheneedsofpatients.Intraditionalnursingeducation,studentstypicallymechanicallearningbookknowledge,nocombinedwithclinicalwork,lackofcriticalthinkingshouldhave.Thisarticletriestofindsuitablemethod,tobettertrainstudentstodevelopcriticalthinking.

Keywords:criticalthinking;Clinicalnursing;Nursingteaching;Abilitytraining

就护理教学而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经被我国和欧美各国列入高等教育计划之中。在学者们看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对各学科领域的深入了解,而采取怎样的方法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则是目前教学的难点。这不仅关系到护理技能的学习,也关系到护士的护理工作结果。

一、培养护士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所在

20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护理的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技能已经被世人所获知,当时,它的概念包括了知识与态度这两大方面。随后的几十年来,批判性思维依然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义,学者们只是围着这一概念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使其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扩展。即使是国内学者,也是对其概念进行了大概的界定——批判性思维本质是具有目的性的保健决策行为,可以针对自己进行有实际意义的调节,如利用这一思维能力对护理问题进行反思与推理、寻求不同方案对护理问题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批判性思维作出最终决策等。可以说,批判性思维的不断扩展,使得护理问题具有了可解决性。为了护理工作更加完善,护理问题不再困扰护理人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为其培养出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二、具体培养方法

(一)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其提出质疑

护理教学的许多内容和知识点都具有批判性特点,与其为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机械性教授,令其在工作后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不符,不如对学生潜在的疑问进行引导,在学生发现了具体问题之后,积极鼓励其将存在的质疑提出,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如此不断可以使学生在创新能力上得到提高,更可以慢慢在批判性教学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事实上,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做好备课,以便更好地应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即使学生所提的问题不是重点,也可以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通过自我努力来使自身的视野得以更加开阔。比如,在讲授孕妇分娩镇痛护理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硬膜外麻醉以及瑞芬太尼静脉注射三种镇痛方案哪个效果更好?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瑞芬太尼应用价值低于前两者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以借由课堂这一媒介对该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通过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辩论”使得问题更具有“批判性”,使得迷茫的学生可以获得清晰的答案。

(二)变被动教学为主动自学

被动式教学是一种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存在于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依然有所沿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选择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要将知识点“听进去”即可。这种灌输式的教学虽然令学生在知识学习上更具系统性和规模性,但却约束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发散,学生在创新上被大大地抑制。护理的教学应该考虑到护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性,学生应该在思维上做到独立自主。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来实现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引导。以异位妊娠为例,学生在学习之初对于各种临床个案缺乏了解,教师可以首先树立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其提供幻灯片、视频以及临床真实资料,引导学生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推理。如,异位妊娠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多发部位在哪里?对于不同部位的异位妊娠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如果以手术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教师不需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只需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批判性地看待临床一切问题。

(三)借鉴国外经验,实现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化培养

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最早产生于美国,两位护理专业教师通过学生对情境的移情作用实现了学生对患者的“感同身受”。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针对急性肾衰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典型病例限食限水、生活无法自理的实际情况,令学生们做同样的一日生活——一日饮水不超过1L,饮食中极少放食盐,必须卧床不起,只能由他人照看。待下次教学时令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这一教学法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患者与患者家属的负担与痛苦,有助于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协助,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格与职业价值观,还能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2、PBL教学法

所谓PBL教学法,即是立足于某一护理主题,扩散性地应用于该主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典型案例的学习,通过组织讨论的方法实现对知识点的批判性学习。吉林卫生学校的李阳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研究者安排60名学生进行了组内讨论,严格遵守着PBL教学“提问-假设-搜索材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并进行小组总结”的基本流程,建立了PBL的教程;又安排了60名基本情况相似的学生进行传统学习。在教学完成后,为两组患者进行批判性思维水平的评估,所得结果为:①寻求真相:PBL组39分,传统教学组35分;②思想开放性:PBL组45分,传统教学组32分;③分析能力:PBL组45分,传统教学组35分;④系统能力:PBL组40分,传统教学组38分;⑤自信心:PBL组43分,传统教学组32分;⑥求知欲:PBL组45分,传统教学组34分;⑦认知成熟度:PBL组41分,传统教学组37分。通过对9个项目的评分可以发现,接受PBL教学的一组学生,其评判思维能力要远远高于接受传统教学的一组学生。探究PBL教学法效果如此显著的原因,主要是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强,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不影响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在教学中心态极为自由开放,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思维更加活跃。教师和学生对新的护理方法进行评判,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护理技能的掌握。

结语: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能够创造性地采取新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各样的临床护理问题,而这需要以批判性思维为依托,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创新应用,来提高自身临床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海宏,葛伟,孙雪洁.P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6).

[2]周舫.针对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中外医疗,2014(08).

[3]肖福卫.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

[4]李阳.PBL案例式教学法对培养护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