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品味、拓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诵读、品味、拓展

黎见弟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感悟

黎见弟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一小学523000

摘要:重视小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以“诵”为突破口,遵循“基础——提高——升华”的原则,感受古诗词特有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诗人构思的巧妙和变化的思想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爱学古诗,会学古诗,主动积累古诗,运用古诗。

关键词:诵读品味拓展激发兴趣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以精炼含蓄的语言,变化无穷的押韵,给我们营造了一幅幅生动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刻画了一缕缕缠绵的情感。在小学阶段,教材设置了多篇目的古诗,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构建起一片古诗文的世界呢?

不同年级段对于古诗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在古诗教学上根据不同年级段的要求来进行灵活有效的教学。针对我所从教的五年级,我想简单谈谈在古诗教学方面的一些感受。高年级古诗教学侧重的是对古诗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古诗诵读。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背出这首古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以《清平乐·村居》为例,我在教学时从“诵读”“品味”“拓展”等方面来理解古诗。

一、诵读

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对诗歌而言,更是“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习诗歌,诵读是关键,亦是感悟的基础。正确的诵读方式能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诗歌的音乐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还能引发相关的联想、想象,恍如身历其境,与诗中景、诗中物、诗中情、诗中人沟通。

读的方式很多种,如范读、齐读、个人读、小组读、赛读等等,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来达到正其韵、感其形、揣其意、悟其情、记其文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候,我是这样要求学生去读的。

1.读是读字音之准。教师先利用课件出示“无赖、剥、莲蓬、翁媪”这些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读准字音,再读通顺整首诗。

2.读是读出节奏之感。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我进行范读,指导他们学习划分节奏,由此掌握正确的节奏;节奏一出,加上词中本有的押韵,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歌的诵读之美学生的诵读兴趣也大大被激发出来。

3.读是读出音韵之美。古人读诗,经常要配以手拍或脚踏动作,所谓“踏歌声”,尤其是到了宋朝,诗歌更是具有了唱的功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原有音乐境界,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手足舞蹈”地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师:同学们,诗词具有音乐美,我们读诗,也可以边读边手舞足蹈,想试试吗?

师示范伴随着节奏,边拍手边读上阕,边跺脚边读下阕,这种新鲜的读法一下子就把学生给吸引住了,他们读得投入,读得陶醉。

二、品味

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诗的灵气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留有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情托景,景引情,情在词外。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抓住诗词中的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形象,体会感悟,步入诗的意境美。

“画要点睛,诗歌重眼”。教会学生抓诗眼,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关键词的表达作用,而且能让学生简单明了地掌握古诗词的感情,提高学习古诗词的能力。在品读《清平乐·村居》时,我重点让学生去体验“醉”。我先问学生对醉的理解,谁醉了?学生纷纷说是老爷爷老奶奶喝醉了,我点头表示同意,那除了喝醉之外,还有其他可能吗?有学生领悟到了“他们陶醉了”。

“被什么陶醉了呢?”

“孩子的孝顺使他们陶醉了”

“悠闲的生活也很令人陶醉”

“农村的美景让他们沉醉了”

……

师:“你认为除了老爷爷、老奶奶,还有谁也醉了?”

生:“也许是诗人?辛弃疾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这么和睦的家庭,这么安逸的生活,他辛弃疾也醉了”

师:是啊,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他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希望南宋朝廷收复失地,自己能回到家乡过上平静安闲地生活,但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志不得伸,曾归隐江西上饶一带,《清平乐·村居》就写于其间。当他看到这如画般的景色,老爷爷老奶奶一家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作者不由感叹,这不就是我心中的天堂吗?

三、拓展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如何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诗词的美感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应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是这样做的:

1.感悟词境,拓展延伸。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生平、古诗写作的背景、作者写诗的风格等方面的资料,加强他们对诗词的理解。

师:老人一家五口挤在这“茅檐低小”的房子,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非常贫苦,但为什么他们那么快乐呢?

生:他们居住的生活条件虽然不好,但是一家人和睦共处,相亲相爱,也是很幸福的。

师:作者写这词是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辛弃疾是爱国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多年的战乱,看到最多是战场的残酷,人民流离失所的苦难,他发出的多是收复河山、救万民于水火的激昂之声。他的诗词大多是豪放的,但当他来到山村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和谐温馨情景也忍不住婉约了一回,多美的田园生活啊!

2.对比提高,促进积累。同样是写“村居生活”,辛弃疾的这首《清平乐·村居》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你还知道辛弃疾其他的诗作吗?与这首相比风格有何不同?辛弃疾与陆游是南宋文坛上齐名的爱国诗人,他们处于相同的时代,有着相似的抱负,这就使得两人的诗词都有一种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风格,对于这两位诗人,你更喜欢哪一位的作品?我就是这样,让学生通过对相同题材的古诗进行比较,进行拓展阅读,能帮助他们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的教学在“诵”、“品”、“拓”中完成,通过学习,学生对诗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赏识能力都有了提高,课后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赏诗、品诗、写诗”的课余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

3.《广东教育》.广东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