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点滴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家庭教育点滴谈

乌延军

乌延军(喀喇沁旗美林镇中心校,内蒙古赤峰02442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不但承担着抚养孩子的重任,而且对孩子的学习、做人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使孩子将来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父母必须研究“家教”问题,掌握科学教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特别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掌握他们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在家的时间最长,接触家长的机会最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影响也是最大的。但是,家庭教育不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主要教育的,也不是单纯语言的上的直接教诲,而主要是通过家长的思想道德、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来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这种影响融会于家庭全部生活之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本身的行为就是一种教育因素,这种因素是无意中发生作用的,而且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作用。所以,家长在生活的整个过程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不能随心所欲。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分辨能力差,他们在有意无意间都会模仿家长的举动。例如家长总是要求孩子尊重父母,孝敬老人,而自己对长辈却不理不睬,甚至不尊重,孩子也不会尊重自己的父母。当家长责怪他们的时候,他们便会理智气壮的说,你为什么这么做,我是和你学的。所以说,家长如果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坏的影响,甚至贻害终身。

二、父母爱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身心发展主要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尊重学生人格的个性差异,打破一个模式培养人。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与人也是不尽相同的,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意愿和他们生活的各种体验,必须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和成长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教育,绝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代替他们设计问题,不能用成人的意志去塑造孩子。

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多年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同西方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西方讲究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顺其自然。我国的孩子则从下生那天起就按部就班地依据父母的既定目标发展。从小父母就为孩子将来的前途安排了种种的设想,甚至为他们将来的人生铺平了道路,孩子的身上负载了太多的希望。

我国古代有一个叫郭陀的人。他很能种树,种了就活,而且枝繁叶茂。他栽的果树,结果又大又多。有人去求教他种树的秘诀,他说:“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只不过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已。”意思是我就是顺应树木的自然发展规律,按照它本身的习惯去培养它。我们对孩子不也应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培养吗?如果一味按着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但取不到良好的效果,有时还会走向极端。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是培养人的素质。父母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设计问题,而是要根据孩子各自发展的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培养。家长要多于孩子沟通,并加以正确引导,是非曲直由孩子自己去认识,路由他们自己去走。家长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锻炼的机会。

三、对孩子要少些期望,培养他们自立能力

父母爱孩子,就应该为他们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否则事事包办代替,孩子会失去锻炼的机会和自觉性,这是一种后患无穷的事。

2005年6月5号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社会新闻调查”栏目介绍这样一件事情:某家庭中一个孩子非常聪明,平时课堂上只听5分钟就什么都会了。十三岁便考上了大学,可以说是典型的“神童”。平时父母就是让他学习,而生活问题全由父母包办了。到了大学,因他年龄小且生活不能自理,校方提供了单间,由母亲到校来陪读。该生经5年的学习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科院物理系,但此时中科院不再允许父母陪读了,这时他已18岁了,只能和同学们一道住宿舍。但是他除了学习好以外,生活上却出现了很多笑话。比如,外出穿错别人的拖鞋,刷牙用错别人的牙刷、牙膏,使用完后乱扔。可以说他在自理和交际方面几乎是零,后来被中科院劝退回家。又过了两年,他再次报考湘潭大学研究生,却没有考上。这不是一个既让人惋惜又令人深思的“悲剧”吗?

日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同我国截然相反,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意志、毅力等方面的培养。1992年,中日学生在内蒙古草原参加了一次夏令营,中国学生嫌累不带食品、餐具,家长看望孩子偷偷用小车送孩子一程;日本家长看望孩子时叮嘱孩子要克服困难,一定要坚持到底。中国学生活动期间闹肚子,家长斥责领队和夏令营的领导,说是孩子因食物有问题而得病;日本的家长却对夏令营的领导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然后对日本的领队说给您增加负担了,给全队丢脸了,然后把孩子领回。他们不怨别人,是怪自己的孩子素质不行,同时也看出他们的集体观念比较强。他们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给孩子灌输“不给别人找麻烦”的思想。而且,他们的教育有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千方百计地对学生进行“吃苦教育”。

香港的李嘉诚、霍英东小时候都因父亲病逝而家境贫寒,连书都没念完就去做苦工,历尽千辛万苦,后来成了大企业家。孩子如果不受到很好的教育和磨练,将来是不可能继承民族大业、利于不败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