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马艳辉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烟台街道中心小学111300

摘要:“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教学成为优质教学。

关键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要想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落实呢?实践证明,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动脑的机会、质疑的权利、活动的空间,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

一、给学生动脑的时间和质疑的权利

如果想把我们的课堂从“讲堂”变为“学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动脑思考。人们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疑问,可见动脑思考是学习的前提。这样就要力争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动脑思考的机会。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除了要适时的引导外,还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动脑时间。当然,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中停止滔滔不绝的讲解、机械性的一问一答,还有无边无际的归纳和总结。比如上面教学案例(略)中的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完璧归赵”的分析。在此环节就可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剩下的段落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学习了,教师只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巧问和适度的总结便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把节省下来的时间交给了学生,使其有动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说到这儿,一些老师一定会说:“那对我们老师来说还‘减负’了呢。”其实不然,相反,我们的难度更大了,因为我们的备课角度变了,以前是备教材多,现在是备学生多,我们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他们才能动脑去思考,否则就算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也不会起到真正的效果,只会是华而不实。当然,除了要给学生充足的动脑时间,还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问“为什么”的权利,不要把学生的那份质疑抹杀掉。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忽略了或者是抹杀掉了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他们就再也不会提问了,继而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探索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老师们,只要我们给学生动脑思考、动口提问的机会,就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果说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和质疑的权利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那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关键。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地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师生关系也是权威型的,即使后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也会忽略师生关系,导致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成为空谈。上面案例(略)中的教师,整堂课始终站在讲台上,导致了整堂课都处在一个紧张的气氛中,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不敢放松、不敢提问甚至不敢回答。其实教师完全可以走下讲台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一起阅读分析,创设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只有在情感这块肥田沃土上,课堂教学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可见,学生的情感培养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呢?教师首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弯下腰来真正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指导,使课堂教学在师生融洽的氛围中进行。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小学课堂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其次,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教师要在课前提出学生进行复习的问题,在课上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这样的安排不仅会改善师生关系,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我们现在的教学班人数都很多,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把师生单向交流变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集体、群众与群体的多向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权威。在老师当好“引导者”、学生当好“学习者”的基础上,教师更要注意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让学生敬你而不是怕你,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或者是亲人。只有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教会学生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年级愈高就愈是如此。可见,要想实现优质教学,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怎样才能使学生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呢?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各学科的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入手,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