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小学数学复习课之我见

郭云

(四川省武胜县龙庭乡小学武胜638403)

新课标理念认为:小学数学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提高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温故知新,巩固和提高学生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复习是学习之母”。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特点和掌握,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复习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复习中要突出抓重点,化解难点,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精心设计复习例题,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等方法,不仅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巩固,而且达到填缺补差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涵义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提高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温故知新,巩固和提高学生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它具有以下功能:1.复习课的教学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促进知识的提高和巩固。复习课应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较弱板块,引导学生按照一定标准把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从整体上巩固和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3.温故而知新。复习的目的不仅是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特点

复习课有两个特点: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二是“通”,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因此,在复习时组织学生整理已有的知识,集结成网,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具体地说是通过知识的回顾、疏理、归类,去形成知识的结构网,对知识的了解就能从分散到集中,做到举一反三。

三、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环节

复习质量的高低,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复习内容设计的理解、对学生知识状况的掌握、对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参与复习的热情等方面有关。我个人总结了“回忆知识——梳理知识——归类练习——拓展延伸——综合测试”这样一个教学复习模式。

1.回忆旧知

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2.梳理知识。

梳理知识,使知识概念结构系统化。任何事物都有结构、分层次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一个整体,各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在一定的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概念间的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根据所执教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总结概括能力等,我让学生自主整理复习每个单元的内容。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教师先不做复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出来,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确定自己的重难点,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如“五角星”表示重点,“三角形”表示难点等。也可以把一个单元的典型例题整理出来,以方便今后的复习。

3.归类练习

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不仅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依赖于能否自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归类练习。把平时形式不一的练习题,通过教师有序的归类,增强知识的联系性,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善于分析能力。

4.拓展延伸

在复习中,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适当的加强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的训练。在选题与练习设计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巩固基本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5.综合测试

复习结束后教师要通过一套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测,以达到复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自己编测试题,也可以参考一些资料进行测试,测试题的类型要多样化,知识点全面,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所占比例要适中,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避免旧课重上。

复习课最忌讳的是旧课重上。有些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再次把本单元或本学期学习的知识重新上一遍,以为这就是在复习。其实不然,复习是把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分层归类、提高延伸,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就不必浪费过多的时间复习了,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上。

2.避免复习课习题化。

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复习课是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难度随之增加。一堂课下来师生都很辛苦,时间久了,学生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

3.关注学生的复习状态。

复习期间,由于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浮躁情绪,以为这些知识都已经掌握,没有必要再认真学习了。教师此时就要多关注学生的复习状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状态实在不佳者,也可以协助家长进行教育。

4.关注知识的综合性。

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设计某一知识点的例题时,要兼顾其他相关知识。这样,通过复习数学,不仅能使学生平日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而且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发挥复习的综合效能,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5.关注学生差异。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每个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所谓的“学困生”。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采用不同的策略。例如,对于知识基础上的差异,我们要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找出学生的问题之处,有效的帮助他们进行查漏补缺;对于学习态度上的差异,我们可通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态度等途径,促使学生逐步转变;学习习惯上的差异,我们则可通过经常性的提示和对平时的作业、练习提出一些严格要求,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我们去多关注学生,才会尽可能减少这些差异。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促进小学数学复习课走向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