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某铜矿矿石贫化损失的因素及措施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影响某铜矿矿石贫化损失的因素及措施浅析

李斌

安徽省滁州琅琊山矿业总公司239000

摘要:有些铜矿由于已经开采多年,开采的深度已经超过了1200米。近些年来,由于矿山的大量开采,我国的矿产资源面临匮乏,优质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少,目前铜矿矿石面临着贫化损失等重要的问题,很多的矿体结构复杂,分布变化大,相对的开采比较困难,这种贫化损失严重的问题,导致了矿山的开采质量不高,制约着我国矿山的发展。为了了解矿石贫化现象,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就需要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不断的进行总结,从管理和指导等多方面分析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矿石贫化损失的因素,结合时代科技发展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字:铜矿矿石;贫化损失因素;解决措施

一、造成矿石贫化损失的因素

1.1矿体形态对贫化损失的影响

矿体的形态受地表的褶皱的影响十分严重,一些分支,收缩的现象十分明显,矿体无论是以哪种方式进行开采,其最终的产状变化都很大。很多形式的矿体的形态都给开采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体形态复杂且倾度较为平缓,开采作业中会造成上下盘支脉矿体的损失,同时还会造成上盘围岩的脱落,从而混杂在矿石中,导致矿体开采贫化,给矿石的采集带来严重的亏损。

1.2矿石类型对贫化损失的影响

块状的硫化物矿床的产物就是矿石。因此矿石中含有的较多物质就是硫,可以占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矿石的回采过程中极易被氧化,氧化过程中又会放出较大的热量,使很多的矿石黏连在一起,加大了采矿和开矿的难度。导致在开采过程中不得不,放弃已损坏的矿石,在采场上采的过程中,矿石氧化的热度能够高达30多度,开采人员工作起来十分困难。而由于氧化导致矿石之间的黏连就很难凭借自重出矿,导致整个采场的矿石采集率降低。

1.3品位变化对贫化损失的影响

矿体分为致密型和浸染型这两种。品类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致密型和浸染型以及围岩接触部分。两者之间往往呈现品位过度的状态。在开采过程中,往往由于对矿石品位变化了解不够,开采工作人员对这方面了解不够确切,由于品位分布极不均匀,矿体上下盘,品位相差较大,就会导致非工业矿体和工业矿体被一同采集起来,或者更严重的是将工业矿体直接废弃掉。这样就引起了采场贫化损失。

1.4断层和褶皱构造对贫化损失的影响

采场的断层和褶皱的构造给矿石的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财产带来了安全隐患和贫化损失。采场上下盘围岩的断层和褶皱通常会沿断层破裂渗透到矿石中,另外处在褶皱面的岩石会沿褶皱面混入矿石中。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采场贫化损失严重。在回采的过程中,矿体会沿褶皱面掉落,这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紧接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褶皱面的矿体会一层一层的脱落,形成一个巨大的锅底,这样就会导致大量的矿石被废石埋在底部,开采的工作人员在整个成本的计划中,也会由于其耗费较大,放弃开采。这就造成了大部分的矿石损失。

二、贫化损失的控制措施

2.1加强生产勘探程度

生产勘探要循序渐进,要做到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进行有规律的开采勘探。根据这种勘探方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矿体分布较为复杂的地方水平钻孔采用密集的打法,提高整体的控制能力;对于一些不明确状态的区域采取深度上的深入打孔进行勘探,勘探过程中注意观察夹石情况,避免在打孔过程中出现停钻现象;仔细控制打孔勘探过程中的钻心比率以及所钻孔的倾斜。矿体支脉勘探时,在整个区域内要严格控制钻孔形态;在作业过程中,尽量将勘探和采矿结合起来,通过勘探观察矿体状态和类型,设计开采计划,进行相关的开采资料搜集,以便开采过程的顺利进行。

2.2研究成矿规律

科学的探矿和采矿在不断的深入,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在不断的探究矿体的矿床成矿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建立整体的成矿模式,通过勘探在整个矿体中寻找开矿工作点,通过已知的矿体环境,对比未知的情况,通过地质手段在采场内寻找隐藏的矿体。这样能够十分有效的避免矿体损失。有些铜矿的矿体分布比较复杂成矿模式很难分析,在日益的地形地质变化中,导致矿体被一些废石掩盖,导致矿体的损失,通过较多的矿区资料显示,发现了一些成矿的规律,资料结果显示,矿体由于地形的褶皱被挤压变形,很多矿区的支脉部分是真正藏有矿体的部分,这里才是采矿作业的重点部分。岩脉本身不提供矿元素,但是矿体却往往被岩脉隔断,如果不加强对这一部分的矿体采集,就会造成矿体的损失。因此要对这一部分加强回收。利用以上的控矿因素,再结合相关的地质资料,不断的投入探矿投资。某西部矿区,由于及时发现,在岩脉部分回收了大量的矿体。从而避免了矿体的损失。

2.3加强地质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我们做什么研究都离不开查询资料,因此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有效的查询资料是必要的。在长期以来的地质工作中,自然少不了地质资料的相关收集和管理,这也是开矿工作的依据。通过根据矿区的地质资料分析,才能制定可行的采矿计划。而且这些地质资料要不断的进行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部分的地质情况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导致资料不确切,造成整个判断的失误。对于原始的地质资料也不能舍弃,我们需要根据以往的开采资料,结合现如今的地质变化来分析采矿方式,在管理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地质的变化情况,对于变化较大的地质资料采取标记。相关的勘探和采集人员也要及时的上报地质资料的信息,以减少矿体的损失。

结束语

影响矿石贫化损失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有以上列举的几方面,还有更多的影响因素等待发掘。我们只有根据现有的资料并不断的探究,不断的发掘矿石贫化损失的解决措施。以保证最少的矿体损失。要严格注意到岩脉以及褶皱部分的矿体隐藏。要对这些部分及时的进行回采,结合以往的资料和现如今的勘探结果对矿区整体进行分析,以达到最好的开采效果,减少了更多的矿体损失。面对如今矿石贫化损失十分严重的现状,还需要相关的人员不断的进行探究,寻找有效的改革措施,引导我国的采矿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吕和建.影响里伍铜矿矿石贫化损失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甘肃冶金,2016,33(04)

[2]刘超.关于影响矿石贫化损失的因素及相关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15(S1)

[3]赵刚,黄明然,张伟春.影响矿石贫化损失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矿山工程,2015,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