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应多加关注中等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历史教学中,应多加关注中等生

李金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李金娥

中等生是相对于学优生与学困生而言,他们占班级的绝大多数。历史教师由于所带的班级较多,课时少,学生人数多等情况,在教学中更多的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抓优生,提高优秀率;抓学困生,提高合格率。而对于人数众多的中等生,教师相对关注的较少。孰不知,中等生决定着一个班级的学风,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历史学习水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把较多的关注的目光留给中等生。

在长期历史教学中,我发现中等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历史学习成绩。

1.思维活跃,不注落实型:

在班级中,总有这样一部分学生,课堂上反应敏捷,思维较活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很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但在各类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考试成绩和他们的课堂表现挂不上钩。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眼高手低,仅仅满足于课堂能够听懂,不注重落实基础,不及时复习巩固,就会出现考试失分较多的现象。另外,对待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很多时候是敷衍了事,能简则简,能拖则拖,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中等地位。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注重检查,督促落实。让他们知道弄懂是一回事,会做是另一回事。通过练习,作业,真正做到既要懂还要会,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各类测试中的命题。让他们认识到听课看书做作业相辅相成。同时,告诉他们,态度决定高度,良好的学习态度,决定了最终的学习成绩。要善于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的规划教育,让他们为自己确立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使其既思维敏捷,又踏踏实实,促进他们向学优生转化。

2.默默无闻,认真努力型:

这类学生占据中等生大多数,是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一种类型。他们在课堂上安分守纪,认真听讲记录,却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讨论中来,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课后作业基本能够按时完成。但是由于智力水平,知识储备的差异,再加上性格比较内向,有时又不自信,优柔寡断。所以他们不能以骄人的成绩引起老师的赞赏,也没有活跃学生的灵敏反映,又不屑或不敢做出违纪的事情引起老师注意。他们就象一颗颗小草,默默无闻的成长着。

这类学生,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认为他们懂事,不会添麻烦。教了一年或几年下来,老师还不知他们的姓名。面对这样的群体,历史老师在教学中能做的,就是经常看看座次表或学生名单,问问自己,哪些学生不认识,他历史成绩如何,整体成绩如何,在我的课堂上的表现如何。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在下节课,要特别关注哪个中等生。批改作业时及评讲练习时,不仅要表扬成绩突出的学生,对于那些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学生也要相应的表扬。同时,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减少满堂灌,让学生多加思考与讨论,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善意的问一问,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主张。

对他们要多进行勤奋的激励和方法的指点,勤奋加方法是走向成功的孪生兄弟。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以激发他们自信心。在学法指导上,让他们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即三先三后: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思考后提问。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自制力差,随波逐流型:

这类型的学生受到班级整体学风的影响较大。他们没有自己的见解主张,人云亦云。学习没有明确目标,也没有合理的自我定位。学习上不求突出,也不垫底。当有一个好的同桌或学习目标时,他也能认真学习,成绩有所进步。反之,如果整体学风较差,则会推波助澜,做各种与学习无关的事,很可能向学困生转化。

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走到学生中间,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进行恰当的提醒。如果学生经常出现异常,就要和他谈谈心,对他提出确切的要求,帮他制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便能循序渐进,有所提高。当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为了让别人夸奖自己,或者是炫耀自己,而是让自己学到更多、更好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同时,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使整个班级集体有一个你争我赶,不甘落后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尽力而为。

4.娇生惯养、耐挫力差型:

在这一类型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相对较多,他们自以为是,依赖性强。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经常闹个小矛盾,紧张的同学关系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率。贪图安逸,怕苦,意志力差,在家长、老师的压力和自身的虚荣心驱使下,考试有时会舞弊、作假等。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看到成绩不理想时,不能够客观冷静的进行分析,怨天尤人,唉声叹气。

对于这样的学生,一方面要对他们进行做人的教育,让他们学会推己及人,宽容大量,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同时,要求学生要从思想上明白这样一种道理,学习好坏是自己的责任,学习,是为了丰富充实自己,而不是仅仅为了考个高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是给父母老师一个交待。还要进行相应的挫折教育,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学习,更是这样,没有捷径可走。告诫他们,学习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保持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针对如此庞大的个性各异,类型不同的中等生群体,在历史教学中要全面关注到所有的学生,确实难度很大,但并非没有可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要善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使中等生感觉到时刻被老师关心着,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