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1

语文实践活动论

曹文娟

曹文娟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050000

摘要:语文实践活动是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概念。语文实践活动整合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性。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学习语文是目标。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为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活动。本文试从含义、特征、理念和设计等方面加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含义特征设计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特征

1.实践性

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突出的特性。因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在听、说、读、写一系列活动中动脑思维、动口交流表达,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尝试得到成功的快感,以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语文知识得以巩固、内化,形成能力。

2.语言性

语言是供儿童认识与理解世界的一种符号。儿童获得语言,促进了儿童认知的发展。语言作为一种媒介,帮助儿童建筑自己有关世界知识,并随后进行对这一知识的检验,凭借语言进行社会性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认知,体会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妙趣。

3.主体性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时,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形成个体表达的需要,并在目标(如成就快感)的诱导下,个体动机自我意识不断加强,最终得以表达。整个过程,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促成者和学生表达需要的刺激者。作为主体,学生的活动其他人是无法代替的。如果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无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主动参与和实践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条件。

4.建构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离不开语言。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是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其语言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5.创造性

人的语言不是对信息编码简单的提取,而是再加工、再创作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在于为儿童打开符号世界的大门,引导儿童从广度和深度进入符号世界,不仅要学会构建个人的符号世界,还要学会在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不同的符号世界进行交往和沟通;不仅要学会在消费层次上识别符号世界,更要在创造层次上拓展符号世界。语文实践活动的实际就是引导学生用文化去创造文化。

6.开放性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语文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教学目标是具有开放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是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在头脑中建立多种多样的意象,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引起不同程度的共鸣,有的甚至还出现创造性的表现,因此,也带来了语文实践活动评价标准的多元性。所以的,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均具有开放性。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课前“语言操”

一般在语文课前几分钟进行。如简要新闻、书评、影评、美文推介、侦探故事、故事接龙、成语接龙等。

2.课文领悟

有的课文原句写得较笼统,可设计将原文写具体;有的重点词句难懂,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降低难度;对典型句段进行模仿;对并列结构的文段进行拓展性练习;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情绪体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改编。通过多种活动,在课内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在活动中习得语言。

3.研究性学习

依据学生个人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感兴趣的主题,通过各种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手段,使学生成为问题解决的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与人合作的意识,学习研究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获取正确的信息资源的能力,善于用多种形式表达学习成果。

4.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有效地开发散落在社区的语文教育资源,建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以致用,以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实践能力。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和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有的语文教学观。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2]《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4]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