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柔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杨智峰

杨智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小学015100

摘要: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基本秉承“刚性管理”的模式,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负面效应。探寻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柔性管理”应运而生。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柔性管理”的发展特征,以期发挥人的潜能。

关键词:学校管理刚性管理柔性管理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基本秉承“刚性管理”模式,着重强调外在的规范,主要通过各项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形成有序的行为,体现管理者的意志。但在21世纪的今天,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呼唤一大批能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创新人才。刚性管理模式那种带有强制色彩的管理思想不利于师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自我潜能的开发。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这种以人为本、创新至上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学校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探寻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柔性管理”应运而生。

柔性管理将成为学校管理新的价值取向。柔性管理,究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组织权力的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成文的规章制度、标准管理的程序文件等,而是依靠人的心理过程,依赖于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而只有当组织规范变为员工的自觉认识,组织目标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这种内在驱动力、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柔性管理应体现以下的发展特征:

一、柔性管理之于学校,首先要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了认同感,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教职工明确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柔性管理之于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的个性

创新的人格是有个性的,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塑造成了整齐划一的统一样板,则是教育的悲哀,违背了教育的原则。教师应像雕琢根雕艺术品一样,缘其自然的本质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利于社会的“个人”。尤其要引导那些盲目狂奔、只希望挣脱束缚和颠覆的年轻人,让他们在一种崇高精神力量的支撑下,充分张扬其个性。要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推动着人类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数学大师希尔伯特曾这样解读过爱因斯坦:“为什么在我们这一代唯有爱因斯坦说出了有关空间和时间最有卓识、最深刻的东西?因为一切有关时间和空间的哲学和数学他都没有学过。”有时候,“无知”便是“无畏”,更善于想象和思考,往往是创新的源泉。教育的任务即在于唤醒人的自由意识,去发掘本身的潜能。要容纳学生对权威的否定。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素来有着十分根深蒂固的权威观念。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学校的“刚性”管理制度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模本,不容否认。实际上,若没有对权威的突破,怎会有不断的提高与创新?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对权威的否定而欣幸,应积极鼓励、引导这种“质疑精神”成为创新的原动力。

三、柔性管理之于环境,要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管理的实践表明,没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没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学校的管理是不完善的管理,正如俗语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学校管理仅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结构等也并非就能提高管理效率。学校管理的实践还表明,每一所成功的名校背后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支撑,文化是管理的动力之源。这些名校管理教师的方法是通过文化的微妙暗示,而非死的规章、制度、条例和校长的口头指示。强力渗透的校园文化就是一套非正式的规则,它指导着教职工的日常言行,且能使他们为所做的事感到满意,并努力工作。同时,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它导致了人的价值的衰退和生存意义的丧失,导致人际的正常交往、沟通和理解受到限制、阻碍甚至破坏,人的主体价值被忽视,人际的亲情、友好互助的平等合作精神被淡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受到制约。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对学校管理重新定位,寻求管理上的突破,塑造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文化。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柔性管理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明显。它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缩短经营效益,充分发挥人与设备的潜力,增强应变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它本身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盲目的、没有规范的柔性必然会导致管理的混乱和失败。我们强调柔性管理,并不是全盘否定刚性管理。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我们应注意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结合使用,要内化柔性观念、制定柔性规范、设立柔性目标、运用柔性策略、实现柔性决策等,使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既注重法治又注重德治,这将是21世纪学校管理科学研究与发展的主题。当然,这要看学校中一切管理措施和制度能否以发挥人的潜能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