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1

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研究

邹祥炎

邹祥炎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50000

摘要探究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而它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探究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本文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开展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探究学习,优化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推动力,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创设问题情景去诱发学生某种创新的动机,使其表现出创新的意向和愿望,这是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如在进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时,我们可作如下设计:

(一)观察联想、探究新知

第(1)题是几何中三角形的全等证明,第(2)题是图形变换,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第(3)题是开放性题型,第(4)题是综合性证明题。以上四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通过逐步推进变得深刻流畅。

三、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行为的示范者。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要把学生看作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回答的不错”,“你真聪明”,“不要紧张,请慢慢讲”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体验到信任与理解。

同时课堂上,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敞开思想,民主讨论,共同切磋,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的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问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分组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活动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四、优化课程安排,让学生多探究,多参与课堂实践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不给什么,先给什么,后给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思考空间等等。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中:

(1)让学生动手,折叠纸片,剪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2)用这两个三角形拼出一个四边形;

(3)教师在以上活动基础上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4)让学生用一张半透明的纸复制上面做的一个平行四边形;

(5)将复制后的平行四边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

(6)平移旋转后的平行四边形使它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合。学生根据这个探究活动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性质。

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调动起来,学生思维被激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分析教材,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运用探究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温恒福.《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实施新课程的新理念与新技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