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写作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写作教学

沈美文

沈美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人们的表达交流沟通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信息技术同样给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境界、新的体验。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教师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写作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写作教学;具体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写作教学与以往的作文教学相比,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突破:第一,每一个人的写作都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它不是课堂上的一种简单的作文练习,不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写作任务。第二,新的技术为学生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空间、新的机会、新的表达方式。写作不仅可以用纸笔,还可以用电脑、用手机,还可以加上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工具。不仅作文课堂上可以写,只要有兴趣,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写。第三,新的技术环境也为写作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如网上投票、跟帖、粉丝、学校网站的录用率,还有同学之间互相的评论等,改变了教师给分数、给评语的单一的方式。第四,新的技术环境也对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集体的网站,个人的网页、博客、微博、QQ等,这些新媒体对文体和写作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也启发我们,作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来丰富写作的形式和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并且对于现实生活处于无意注意状态,造成作文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产生畏难心理。因此,作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习作情境,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景、物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再现生活,打开思路,从而激发习作动机,调动习作情感,进而快乐作文,享受作文。

1.情境创设。如在教学生写秋天的一处景物时,笔者播放校园的教学楼、操场、花坛等景物,学生一见熟悉的景物,再伴着优美音乐的刺激,情绪高涨,兴趣盎然,积极性和创造欲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言,生动描述自己可爱的校园,这在浓郁的气氛下,再提出作文要求,指导作文方法,学生易于接受,乐于表达,这样学生作文时就不再头疼,而是下笔“如有神”,一吐为快了。

2.情境再现。不少人对自己曾经亲历的事情,往往记忆不完整或不深刻。对此,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的记忆。如学校举行运动会时,项目丰富多彩。事后作文时往往生动、精彩不足,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快乐参与活动时难以做到留心观察。因此,在比赛中,笔者用数码照相机记录下了比赛的过程片段。作文课上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回忆当时的比赛情景,个个说得兴高采烈,好像比赛还没有结束,他们仍在赛场一样。当学生重温到一幕幕的活动场景,欣赏到一幅幅心动的瞬间,必然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兴致盎然,快乐作文。

二、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阅读内容,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生活的单调直接导致作文题材的狭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成了他们永恒的题材。合理利用网上资源,无疑为学生观察世界、了解生活打开了一扇神奇之门。建立资料库,积累习作素材。写作题;范文库;写作知识库;写作素材库;写作词库等都可以事先利用网络收集起来,组成适合的仓库,供学生选择观察、思考和再创造。

注重观察,积累生活素材。许多学生对身边事物视而不见,错失太多精彩瞬间。在教媒体帮助下,许多训练内容都可以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利于教师指导观察。同时,利用电教媒体图、文、色、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观察的兴趣,从而使训练得到实施。如指导学生写《秋天》,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找秋天”的活动,并把富有秋天特征拍摄下来。上课时,把事先已录制好的短片通过网络播放给同学看。学生们看过后,还可以点按鼠标,选定自己喜欢的镜头再认真反复地观察。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思路一下子拓宽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展示平台,体验写作快乐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作品,作品的读者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信息技术下的网络写作则不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我在网上设立“发表园”,既能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网上辅导,更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发表的园地。写作与发表是同步进行的,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任何人的作文都得以传阅。学生的文章一旦在网络上发布,所有能上网的读者都可以浏览,还可以针对这篇文章进行评论和回复。众多读者的浏览、评价,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价值,满足了他们写作时所渴求的认同感和成功感,从中找到了作文的快乐。当意识到自己的小练笔不仅仅是作业,还是与读者沟通的媒介,自己不是在为教师写作,而是在为许多读者写作时,他们就会焕发出巨大的写作热情。

四、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讲评机制,提高评改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作文修改成了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而且老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却大多是看看分数了事,很少有人去思考错了什么,为什么错,然后自己动笔修改文章。利用网络评改作文,使学生“眼见为实,动手为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集体修改,还可以集思广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上课时,笔者从学生的习作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文章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既方便地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同时也将一系列的修改符号教给学生,而且还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有针对性地处理,如精彩之处和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这样的评改,加强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实现了多向互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学生学得兴趣高,收效大。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托网络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中,优化了作文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轻松愉快地习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作文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