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浅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盲校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浅探

王朝霞

王朝霞

(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将已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趋势构成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特征,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也必将给盲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盲缺陷的补偿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几年来的教学情况,浅谈盲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讲清意义,提高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社会和市场对盲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盲人必须也不可避免地将面对这样的挑战。因此,为了使盲人适应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迎接时代的挑战,盲人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运用也就应运而生。

1.1盲人也分享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盲人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成功,使盲人也能使用计算机。这一方面为盲人学习技能和职业培训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工具,增加了将来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盲人与明眼人之间文字交流的障碍,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盲人计算机的运用,也是对传统的盲文书写工具和记录工具的划时代的革新。

1.2提高了盲生与正常人交往的能力;盲人计算机系统对盲生的学习、工作、交往等方面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有了盲人计算机盲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看汉字书籍,查阅字典资料,和正常人通信往来,多方面的获得信息,大大方便了盲人的生活学习。

它主要解决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①解决了盲人“写”汉字的问题;盲文是一种专供盲人使用的凸点拼音文字,用特殊的工具书写,用手摸读。因此,盲人无法用盲文和明眼人进行文字交流。现在盲人从事医疗工作的越来越多虽然他们为患者解决了许多病痛,但是他们无法直接给病人写病历开处方,使他们的工作受到了很多的限制。盲人计算机系统的出现,为盲人解决了这类问题。盲人专用编辑器的文字处理的信息技术就很方便地解决了盲人医生用汉字书写病历、写汉字书信或其他汉字材料问题。②解决了盲人读汉字的问题;盲人能很方便地使用盲用软件“看”计算机上的文字信息,并交友聊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③拓宽了盲生的知识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地加快,新知识也在不断地产生。而盲人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很少,更新的速度也很慢。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种供盲人阅读的报纸,他们只能听广播和电视,看仅有的几种专为盲人出版的刊物。而且由于发行量太小,印刷成本很高。现在,盲人通过使用盲用软件,能和明眼人一样“读”所有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杂志,能上网“看”电子报纸和了解网上的信息了。这样盲人也能及时获取新知识,拓宽知识面了。

2.我们的实践

自2000年起,我们学校开始进行视障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汉字的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视障学生从小学二年级起,利用盲人计算机学习汉语拼音和汉字,利用盲人计算机写作文,辅助语文课的学习。从五年级开始,教学生们学习上网。学生们从不能使用汉字,到能用计算机写出汉字文章,并上网冲浪,这是质的飞跃。

2.1盲人计算机系统需要在长期的使用中得到完善;近年来,汉语盲人计算机系统一直没有停止修改,经历了艰辛的完善过程。因为明眼人使用计算机主要是通过视觉获取信息,而盲人要用听觉代替视觉获取信息,这无疑给盲人计算机的设计者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再有,设计编写盲人计算机系统的人员都是明眼人,且缺乏视障教育的实践,因此很难全面了解盲人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教学中的教法需求。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与盲校的教师、学生紧密配合,共同合作,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汉语盲人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2.2盲校的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盲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依据,把语文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电教媒体(计算机等)三个因素有机地协调好。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懂得计算机的知识,并能使其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发挥作用。

2.3计算机系统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统一,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才会高效率;既然我们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那么,计算机课上的内容就必须紧密结合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必须首先学习计算机的操作方法,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汉字的输入方法,尽快使计算机课与语文课同步进行。

计算机课与语文课同步进行的做法是,教师在语文课上讲字,在计算机课上让学生学习从众多的同音字中选择语文课上学的字,并用这些字组词。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字义的理解普遍加深了,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大了学生的词汇量。特别是学生们建立起了要区分同音字的观念。

2.4计算机系统与教学方法相协调,才能产生最佳效果;2002年开始的汉语双拼键盘教学,改变了2000年按拼音规律教学的方法,采用了按英文打字的学习规律教授汉语双拼键盘,学生们兴趣普遍提高的同时,学习成绩也在提高。这与教法的改变有直接关系。因为键盘操作是一种手脑配合的技能,有其自身的规律。而汉语拼音的学习更依赖大脑的掌握。因而按学习操作技能的规律进行教学是正确的,而按照汉语拼音的教学规律教计算机的双拼是不可取的。

2.5计算机所显示的信息可以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计算机的运用又必须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相容,这样,计算机的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的发展。

计算机的操作是手脑并用的活动。因此,通过操作计算机的训练,可增强学生手脑协调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但这种训练必须符合视障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

2000年第一学期每周集中安排2课时计算机课。由于课时少,且集中,学生遗忘严重;又由于学生年龄小,体力和注意力不能满足连上两课时的要求,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2002年后对课时进行了调整,每周分散安排2课时计算机课的同时,增加了课外计算机练习,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这一教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计算机对学生的操作反馈及时,能使学生的认知过程连贯有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能提高学习效率。

3.对未来汉语盲人计算机发展的期望

盲人电脑作为一种高科技的助残用品,特别是作为盲人在心理康复、职业康复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已越来越受到广大视障人士的关注。然而,这种建立在语音处理基础上的电脑,尤其是汉语盲人电脑,其开发和使用仍需改进,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

3.1困扰:软件越升级越不便;随着计算机盲用软件的不断发展,它的升级,对于视障人士来说,却提高了他们使用电脑的“门槛”。最近一两年,一些常用程序多次升级后,与读屏软件“不配合”起来了,一些无法读屏,一些则用视频或图片来表达,虽然看起来更美观了,但却不能用读屏软件了,因为此类软件只能识别并朗读出网页上的文字信息。“最明显的就是近两年流行起来的验证码,大多是图片,我们听不了。”一位视障者说。希望软件开发商能在有图形的地方规范地加注文字,让视障者可以通过读屏软件来了解这个日益丰富多彩的世界。网络对于盲人来说,就像“第二双眼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歌曲、搜索资料、了解新闻、结识朋友并交流,甚至听讲座、上网校,而这一切都要依赖读屏软件。

3.2期盼:立法关注特殊群体需求;根据专家分析,国产软件在无障碍支持方面表现不佳,并非是受制于技术力量的欠缺,而是缘于技术创新时,忽视甚至背离了实现无障碍的基本技术要求。

3.3在视障教育领域需要大量的适合视障学生使用的学习软件;目前,还没有专为中国视障学生使用的各科学习软件和教学软件。当然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3.4盲校的课堂教学手段有待变革;目前,盲校的课堂教学更多是依赖教师的语言表达,一些图形的描述、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格式,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如果能设计制造出以局域网形式联系的盲人电化教室,每位学生的终端台都有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视障学生可触摸的矩阵点显器,就可以解决视障学生不能看黑板的问题。教师通过计算机,以凸点的形式,在每位学生的点显器上显示图形、数学公式等内容,这必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盲校的教师们期待着盲人电化教室的诞生。

总之,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辅助视障人士学习、生活、工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