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班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看不见的班规

张芳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444299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法”即国家法律,“家规”即家内规矩。如果说国家法律和家风家规最基本的是体现社会风气和家庭教育的好坏,那么对学校教育而言,班规校纪就是体现班级和学校风气好坏的重要指标了。国家法律、家风家规与班规校纪的树立,都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班级教育,只有把组成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核心元素---班级给治理好了,学校才能取得长足发展。而班级治理中最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班规,当然,不能仅仅是张贴在墙上的默默沉睡的规矩,而应当是能让学生认同并发自内心接受的准则。上墙的规矩很容易,入心的准则很难得。我认为这种准则可以是不成文的,但应该是被学生认同的一种班级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比一纸冷冰冰的文字要难得多。

有人说,当好班主任就要在学生心中产生威严,让学生敬畏,这个观点让我思考:搞好班主任工作,管理好一个班级是不是非得让学生怕才行?我当班主任的初衷不是让学生怕,而是想成为他们心中亦师亦友的角色。能让学生在一个“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环境里学习、生活。所以,我并不想班级成立就急于制定出条条框框的规矩,让它们成为横亘在我和学生之间的一道鸿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认为班级治理首先是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这样他们才愿意接受我的教育观念和由此所形成的班级文化,配合我的教育工作。所以,我带班过程中会有意识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以爱育爱

我们学校高一新生在正式上课之前都是要进行预科学习。记得2016年接手高一一个待优班,预科学习中主要由教官负责日常的教育与管理,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非常有限,就更谈不上了解与亲近了。鉴于此,我便利用每天中午写军训日记的契机与学生建立初步的沟通桥梁——通过日记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性格品质,去探寻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日记中凡是正能量的句子就标注并写上赞许的话语,凡是有困惑的就给予建议和激励,凡是进步了就给以极大的赞扬和鼓励。并且每天都都对写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表扬和点评,还安排几名同学分享自己的正能量。这样一来,军训日记的质量越来越高,预科学习中团结、互助、毅力、坚持等品质在同学们身上越来越多的得到展现。班内积极向上的氛围也由此初步形成。

待优班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较低,把自己当成“二等公民”。实际上这是一种自卑的体现,所以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关爱、赏识。对此,我经常和学生聊谈,了解他们家庭、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较多的给他们以赞许、鼓励,帮助他们发现并发扬自己的优点。很多同学都能正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不再那么悲观失望。所以在一开始制定个人目标时很多同学都要表示要进优班。制定班级目标时,大家就确定要将班级打造成“优秀班级”、月考核中要争取进入年级前三。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确实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以身作则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做什么,自己必须首先做好。尤其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犯错、违纪经常会发生,所以要让学生不犯错,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正如魏书生所说:“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榜样作用胜过一切说教。”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就早到;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就见到垃圾随手捡起;要求学生敢作敢当,自己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静心学习,自己就多陪伴、守候他们……久而久之,我的一举一动得到学生的认可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表现。

三、防微杜渐

待优班的学生违反纪律是常有的事,并且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差。小的问题若不解决,必定会蔓延开来,不好收拾。但问题出现后老是给他们讲道理,讲规矩,讲要求会让学生反感,不愿意听。对此,我选择通过班会、小型讨论会、阅读有感染力和教育性的文章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比如:我们班的跑操自军训开始就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一段时间之后,跑操状态有所松懈,队伍中时不时出现讲笑,鞋子跑掉甚至摔跤的情况。对此,我以“我们的跑操怎么了”为主题在班上掀起了一次讨论。体育委员分析整体问题及对策,其他同学主要找自己的问题。大家开诚布公,积极发言。最终确定问题出在注意力不集中及部分同学的自由散漫上,并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较好的对策和措施。所以,接下来的跑操质量明显提升。

在班上出现部分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不好的同学走的过近的情况下,我分享了《远离负能量》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负能量,认识到与负能量的人交往的危害。当班内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时,及时送上心灵鸡汤《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当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氛围不浓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假期是用来超越的》、《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书》等文章。假期结束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状况,我便召开动员班会《让梦想照进现实》……学生的精气神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所有这些都不是有形的、看得见的规矩,而是无形的文化、氛围,但却可以在学生心中播撒下规矩的种子,盛开出立言立行的花朵,能在学生迷茫、困惑时打开一扇门,指引他们前行的道路。也正因为这样才让很多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而不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对我而言,在研究班规形成中还存在很多困惑,需要不断学习、摸索、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