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中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瑞兰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师生关系;成功;自信心;更新理念;计算;个体差异

作者简介:张瑞兰,任教于甘肃省永登县秦川镇初级中学。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深刻的阅历,还需要热爱学生,对学生知面又知心。学生爱教师就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反之则不会;教师更需要有责任感,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止动作、思想情感都影响着学生。下面是笔者在十几年来数学教学中总结的几点看法:

一、首先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学生紧张、拘束的心理,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压力,教师态度一定要温和,语言亲切,这样才能让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

在十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多给学生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笔者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息。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表现欲大大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智慧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舞台,数学课堂的效率才会得到提升,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活跃式的课堂气氛打破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其次要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教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

另外,教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胜利之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再次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一般学生都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从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这样,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还要让学生在计算上下功夫

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无论是中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还是《考试说明》都将其列为诸项数学能力的首位。中学数学是一门以推理、演绎为主的学科,而运算是推理、演绎的重要工具。许多解决数学问题的奇思妙想也都往往要通过一定的计算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但是,当前同学们的运算能力的状况并不理想,“会而不对”、“半途而废”等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同学认为是“粗心”、“马虎”、无关大局,但在中考中这样失分太可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五、还应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也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上不断摸索的过程,更是每位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创新更需要勇气,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无论在教育观念,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做到由以前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在教学中着重突出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追求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自主地学习数学。在学习中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习中发现和创新、领悟和体验,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既要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又要恰当地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的灵活教法,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快乐学习,另外还要严格遵循数学教学规律,有高度的责任心,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喜欢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效果才能更加有效,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蕊.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2]张奠宙,过伯祥.数学方法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秦川镇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7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