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中线的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公路中线的控制

范文贵

范文贵

(河北省邱县交通运输局地方公路管理站,河北邱县057450)

中图分类号:U41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150-01

摘要:路面中线偏位是反映公路外观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影响公路外观美观与否的直接因素,在当今的公路工程施工中,中线偏位和平整度一样,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各级施工管理单位的高度重视。我们在认真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结合现场施工段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从头抓、分几步走、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公路中线控制方案。

关键词:公路中线偏位;控制方案;从头抓;分步走

公路中线偏位是指公路竣工以后,其中线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之间的偏移量。中线包括道路的中心线以及桥涵隧道等构造物的轴线,中线偏位的产生一般是在施工放样过程中,由测量误差引起的,也可能是施工中个部位尺寸控制不严所造成的。《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中》中规定,对竣工后的土石方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防护及砌石工程都要确定其平面位置,纵向高程和几何尺寸。以确定该工程的优劣,上述各项检测内容中,公路中线的偏位检测最为重要。

路面中线偏位是反映公路外观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影响公路外观美观与否的直接因素,路面中线偏位是每条公路施工均面临的一个问题,目前对于这方面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但在具体施工中,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却面临着一定困难,包括具体的施工现场的个别情况,也包括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制约。在施工中容易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路基填筑过程中线偏位严重,不符合《标准》要求,需返工处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导线点遭到破坏,施工过程中中线复测频度不够,没有按要求设立保护控制桩。很多解决方案中只是简单地列出:应进行导线复测,加固导线点;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定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边沟、护坡道、等的具体位置桩;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深或填高60-80cm应复测一次中线桩等预防措施。但操作性不够强,不够详细,不能完全解决好这一问题。

我们在认真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结合现场施工段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从头抓、分几步走、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公路中线控制方案。

第一步:针对设计单位给定的导线点未加固,和农作物生长造成导线点间通视不好,不便于施工放样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比较长见的,也是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解决中位偏线有着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施工中,我们采取增设临时导线点的办法来解决。首先对原导线点进行实测闭合,同时增设必要的临时导线点,并且全部用砼浇筑固定。设专人巡察,发现丢失和损坏后,及时恢复和加固,把导线点完好无损地保留到路线竣工验收时。

第二步:利用导线点(包括临时的),实地打出公路曲线的主点桩、桥涵中心桩及其栓桩或控制桩。

1.利用平曲线主点桩,设左、右两侧距离栓桩,因占地宽是已确定好的,所以统一规定为左侧、右侧栓桩距均为图纸上确定的某个数,这样便于记忆和使用。

2.利用桥涵中心桩和平曲线主点桩,打出桥涵的十字型控制桩。

①直线上桥涵设栓桩如图:

测站0点,后视ZH,AC为桥涵轴线方向,a是桥涵与路线交角,A、B、C、D是四个距离栓桩。

②缓和曲线上的桥涵测设如图一90。正交。测站O点,后视ZH,弦切角θ=2δ=2[1/3•180/2π•ls/R•(l/ls)2]=60/π•l2/(R•ls)

AC方向是O点的切线方向,BD是桥涵轴线方向,A、B、C、D是四个距离栓桩。

③圆曲线上的桥涵测设与在缓和曲线上的测设很相似,90。正交如图:

测站0点,后视HY,弦切角θ=△=(180/2π)•(1/R)=(90•1)/(π•R),AC方向是O点的切线方向,BD方向是桥涵的轴线方向,同样,A、B、c、D是桥涵中心距离、方向栓桩。第二步中打出的栓桩也全部用砼浇筑,但只保留N--灰碎石基层施工结束和桥涵施工验可以后就可以了。

第三步:因为给定的坐标成果表,直线上是50m一个桩号,平曲线上是25m一个桩号,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就不能再机械地用坐标法加密中桩了,我们的作法是:

1.直线段,用主点桩(ZH和HZ)作测站和后视点,即在两个平曲线终点、起点之间直接穿直线加密中桩(20m一个桩)同时也在左侧设距离为14m的栓桩。

2.平曲线段,利用平曲线主点桩,用偏角法在主点桩之间加密桩,即①测站ZH,后视HY。②测站HY,后视QZ。③测站HZ,后视YH。④测站YH,后视QZ。同时也在左侧设距离为14m的栓桩。第三步打出的栓桩,因太多,丢失后又很容易恢复,就不在用砼浇筑固定,而只在木桩上打小圆钉。保留N---灰碎石施工结束就可以了。

第四步:先利用导线点在成型的二灰碎石上打出主点桩中桩钉,然后利用主点桩在直线上穿直线和在平曲线段偏角法加桩钉,之后,在左右两侧打出(宽度控制)边钉,用于二灰碎石验收和油面铺筑时挂钢铰线——控制油面厚度和宽度。

第五步:也就是重复第四步的工作,但这时的中钉与边钉的距离应等于路面宽度的一半,边钉用于油面切边和路沿石的砌筑,也作为最终的竣工验收用。同时施工过程中也要加强检测,保证这些步骤都能按照要求做到位,才能保证解决好中线偏位的问题,保证公路施工质量。

公路中线的控制,因为采用了分步走的措施,是有重点的保护桩点,根据工程进展的需要分步进行测量放样,大大减轻了技术人员和测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技术人员和测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其他工序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工程进展到了哪一步,技术人员和测工都可以根据经理部领导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拿编制成册的栓桩一览表,及时地恢复出公路中心桩,给施工放样和验收工作带来了无穷的便利。

该方案的严格实施,使我们在每项施工中最终实现了在施工初期制定的中线偏位合格率达l00%的目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