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健身功能之小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太极拳健身功能之小谈

孙立军

孙立军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一中学256600

摘要:文章从太极特点分析入手,渗透到太极健身的多重功能,由太极健身的多功能,让人们体会到太极健身作为新型体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认可,太极锻炼身体的方式肯定受到更多人的肯定。

关键词:太极拳阴阳八桂太极健身功能

一、太极拳的定义

太极拳是以“太极”二字冠名,以阴阳、五行、八卦和经络学说立论而创编的具有专门技击性、哲理性和医理性的拳术。

二、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运动具有以小力胜大力、四两拨千斤的威力,其中包含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慢制快”、“以轻制重”、“避重就轻”、“引进落空”等战术和“以圆破直”、“舍己从人”、“借力打力”、“沾连粘随、化引拿发、不丢不顶”等技术。它的一招一势都充满了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内涵,是一门学问深、难度大、价值高、品味浓的体育运动。它不受场地、时间、季节的限制,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可单人练习,也可集体练习。它的锻炼是全方位的,内外兼练,是一套系统的、由内到外都以客观规律为指导的锻炼方法。它能全面地改善人的整体机能状态,加强人的气、神的活力,补充正气,提高人体整体素质。

太极拳锻炼目的性很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患的疾病不同,疾病的程度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同,所以锻炼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太极拳不仅可以全方位地提高人体整体机能,还可以通过单势的训练或用太极内功中的内脏按摩,有针对性地锻炼某个系统的疾病,以满足每个人体质不同的需要。

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是科学健身的典范,它的健身理念是顺应自然,讲究形神的统一,而且以内练为重点。“内练五脏”的提出,突破了以往锻炼的误区,真正落到了锻炼的实质部位,是科学锻炼的核心。太极拳在锻炼方法上从内到外都合于人体生理规律,科学合理的用力方法,减少了在锻炼中的不正确姿势,也减少了对身体的损伤。

三、太极拳的健身功能

太极拳运动过程能够保证对肌肉的营养和氧气供给,使肌肉始终处于有氧代谢之中。太极拳运动锻炼了神经系统,使兴奋的产生和传递都比较迅速。太极拳动作缓慢而柔和,既能增加脑动脉内的血流量和供氧量,又能加速脑内有害物质的吸收和排除,能够有效地改善脑神经细胞的营养。太极拳能够提高练习者的食欲和消化能力,更有助于消化不良、肠胃功能紊乱及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求柔、匀、细、长的呼吸,符合人体生理有序的节律,有利于人体健康。

太极拳要求“意到身随”、“内外相合”、“身心皆修”,使人进入无忧无虑的怡闲境地,消除心理疲劳。练习太极拳时立身中正,动作匀速缓慢,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处处充满了哲理,因此经常练习可使急躁、易怒、焦虑、多疑、小气的人变得稳健、豁达、沉静、随和、乐观,还能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冷静、沉着的精神。另外,练太极拳的人通常是集体练拳,促进了社会交往。

虽然有关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前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限于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限制,有关太极拳对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太极拳运动的健脑益智功能如何、能否影响人的认知功能、何种锻炼频率效果最佳等问题的答案尚不明了。为此本文拟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跟踪研究探讨太极拳锻炼对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规律,为太极拳锻炼对认知功能影响的评价提供实验支持。

太极拳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简单易学、损伤小、锻炼环境局限性小等特点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发展。如上文所言,太极拳运动过程能够保证对肌肉的营养和氧气供给,使肌肉始终处于有氧代谢之中。这与太极拳独特的呼吸形式有关。太极拳采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可以使膈的上升下沉幅度增大,造成较大的胸内负压,抽吸更多的血液回心脏,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腹式呼吸有利于胸部舒展宽松,既能增加吸氧能力,又能通过腹压的有节律改变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而这些将有利于大脑的能量供给,使大脑时刻保持清醒状态,并在受到新意刺激时能够调动更多的认知资源。

四、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在人体健康的前提下才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贡献。人们也认识到健身方式的多样性,太极锻炼身体越来越受到更多人们的认识和重视,太极锻炼给他们带来的多种健身方式和功能也得到更多的体现。体育锻炼方式中的太极在人们的心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