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转化问题的教育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差生转化问题的教育艺术

陈春霞

陈春霞

(城固县二中陕西城固723200)

差生即学困生,是学校教育的难点,转化差生,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心理、生理等诸因素发展变化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反馈的效果各有差异,部分学生就表现出学习成绩差,思想表现差,令老师感到头疼。建重点校,拔重点班,按成绩排名次等排挤差生的现象,屡见不鲜。辍学率,屡禁不止。为此,转化羞生,为社会输送台格人才已成为有识之士强烈呼吁的呐喊声。如何转化羞生,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纷纷谈讨研究的主课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管学生是升学或就业,“学校应让他们掌握深刻牢固的知识。”他说,“学校不应该让任何一个没有智育方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因为,无知的人,不仅个人是不幸的,而且还会给别人带来危害”。差生大多任性,自控能力差、孤僻焦虑,有逆反心理,他们受社会上的不良诱惑,如黄色书刊,黑色网吧,暴力恐怖动画片的影响,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打工潮”冲击学校,大学生花费大、就业难等社会因素干扰,从而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学习兴趣淡化,考试成绩差,如果学校德育工作有所疏忽,就会产生取差生,将双差生推向社会就会“给别人带来不幸”。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任着“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首先应更新理念,决不把差生看作“人渣”、“垃圾”而应看作学困生,抓住他们的个性特征,找准学习困难,思想困惑的切入点,对症下药,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人格修养在希望中健康成长。其次以人性化管理,建立和谐的班集体。针对班级存在着优、中、差三类学生,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决不抛弃差生。赞科夫主张:“应当承认这种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并且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措施”。对待优生响锣重敲,对中等生旁敲侧击,对差生破锣轻敞,这样效果会更好。再次,对差生的人格尊严、个性特征注意呵护,引导,切忌简单、粗暴、不知分寸,如果抓住差生的“尾巴”不放,大肆渲染,横加指责,那无疑是“戴着铁手套去摸学生的心”,差生轻则破罐破摔,辍学流浪,重则和教师大打出手,甚至轻生,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在转化差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讲究教育艺术。笔者从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转化差生的工作比起培养几个“尖子”生的任务更艰巨,更复杂,要搞好此项工作,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差生之所以差,是因为缺少关爱,是家庭、学校没有重视所引起的

差生常常受到家长、师生的歧视、冷落,得不到温暖,渴望口潜力得以实现”的欲望受到压抑。导致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会迫使他们为所欲为。但是,从心理角度看完全不要“脸面”的人几乎投有。差生也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尊重和理解。所以,转化差生必颈要尊重差生、信任差生、帮助差生建立起荣誉感,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例如我带过的学生刘某,一段时间成绩下降很大,并且经常迟到甚至旷课上“网吧”,我经过家访,了解到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很少关心孩子,而本班优秀学生较多,对他压力很大,故而自卑感较重。加之上课老师很少提问他,其失落感较大,学习失去信心,干脆以烂判烂,为所欲为。对此,我每天到班上询问李某的学习、生活情况,动员任课教师上课多提问他,以表示老师的重视。不久我发现李某变了,学习有了劲头,上课精神状态很好,按时到校,遵规守纪,集体活动勇跃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很出色。

2.差生身上也有闪光点

我们有个别老师喜欢批评,吝惜表扬,认为“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对待差生眼睛总盯在缺点上,从而忽视其闪光点。殊不知,这样做,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不利于差生的转化,最终落个“恨铁不成钢”的叹息。正确地做法是,要树立全方位的人才观,深刻理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内涵,差生学习成绩虽差,但热爱劳动、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这些“闪光点”应得到教师认可,受到教师鼓励,使其扬长避短,同样可成为有用人才.如90级初中生毕红杰同学,脑袋灵、活泼、好动,但贪玩好耍、自制能力差,上课常做小动作,我提议他为劳动委员,上任几天,令同学刮目相看,时常和值日生将教室,清洁区打扫得干干净净,上课专心听讲,主动发言,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3.因材施教,给差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差生都有不爱学习或偏科学习的一面,双差生还有无事生非,以过激言行来引起别人对自己注意的一面。他们中,有特别喜欢课外话动的、有喜欢书籍的、有喜欢音乐的,没有任何爱好,没有任何才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差生,传道就是要教会怎样做人,做事、明辩真、善,美与假、恶、丑。授业,就是要引导、发展差生的个人爱好,使他们在那能够“超过别人”的领域里得到发展,不再扮演“失败者”的角色,如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因爱提“怪”问题,被老师定为差生开除学藉,而他母亲确善于发挥其特长,经言传身教.正确引导,终成大果。解惑,就是要求老师对学习缺乏信心,面对考卷无所适从,生活中有困难的学困生给予重点关心,学不得法的给予热情指导,“吃偏碗饭”使其兴奋点逐步转移到学习上来。当然,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顽劣学生,用校纪校规给点“颜色”也是必要的,让其产生羞愧感,令其成为合格公民走向社会。总之,转化差生工作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工作,为了全面培养人才,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教师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亲生爱生,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循循善诱,多方引导,把差生从迷惘困惑的歧路上领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他们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