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原则方法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1

创新原则方法之我见

许霞

江苏省洪泽县实验小学许霞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最主要目标。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绿洲呢?这正是当前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对此,在课堂上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探索。

一、民主、和谐的氛围——创新的前提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环境。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里,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们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于是,我在课堂上提出了“六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到的允许再想;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这样,学生能够心情舒畅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使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得以落实。

二、质疑、问难的能力——创新的基础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有一位教授说过:“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这是教育的失败,而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则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在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如教学“画圆”时,先不讲画圆的方法和步骤,而是让学生尝试画圆,再说感想。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固定圆规,转动作业本”的方法。我没有对这一想法一棍子打死,而是先肯定,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马上有学生质疑:“如果在黑板上画圆,则转黑板,而在地上画圆,那又该怎么办呢?”这位同学恍然大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从而得到了画圆的方法。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质疑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实践操作——创新的关键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更别谈创新了。”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该用新课标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成长,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如我在教学“梯型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我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来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发现了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就是梯形的面积。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就获得了真知。这样我们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给他们更多地发现科学的时机,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想象、求异的思维——创新的活力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品质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推上更高的一个层次。

如学习《登山》一文时,以问题“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看日出,为了赶时间,他们走到了一条险路,回来时,他们俩还特意走了原来的险路,这给你什么启示?”为议题展开想象,谈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们也要锻炼自己的意志,不选择时间,不选择地点,就像列宁那样,不被困难所征服,在学习上要有知难而进的精神。”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列宁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并不值得赞赏,第一次为了赶时间,情有可原,第二次又不赶时间,还要去冒险,万一失足掉下去就会粉身碎骨。”有的学生说:“我有同感,一个有作为的人,更应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决不能为充当英雄好汉,来冒无意义的险……”学生的这些个性色彩浓厚、答案迥异的见解,足以见证这是一节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开放性的课堂。

又比如:解答应用题“修路队要修一条长400千米的公路,前3天修了这条公路的25%,要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大胆创新,一共想出了将近十种解法。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能力,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简便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创新思维得以激活,正是有了这样的创新思维,学生总是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答案,而是不断地去追求更多更好的答案。

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诠释和演译现代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创新火花尽情地碰撞。创新不能是一个口号,而应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我们要乘着课改的东风,让创新从每一堂课开始,从平时开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