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作文陈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让学生爱上作文陈浩

陈浩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陈浩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如何让学生感到作文不再难,从而爱上作文,愿写作文,文章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娓娓道来,以期能与奋战在一线的广大教师做以交流。

关键字作文教学;生活实践;写作欲望;拓宽渠道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作文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作文指导应将创新思维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怎样写”是解决作文表达形式的问题。然而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解决“写什么”与“怎样写”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是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

(一)消除怕写作文的成见。

在语文学习中,对作文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多数学生对作文很害怕,一是觉得作文难写,二是觉得没什么东西写,三是写不好怕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由此便失去了写作的信心。作为老师,要告诉学生作文就像我们遇到的一只难路虎,它再伶牙俐齿我们也必须把它给拿下。于是我就问同学们有没有这个信心当打虎英雄,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到“有”。当我们以后再遇到作文教学时,形式大有好转,教室里少了几分恐怖的气氛,更多的倒是自信的面孔。

(二)贴近生活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演讲比赛、抽签作文赛、口头作文、故事会、手抄报比赛,编写童话、结合课外阅读,电影和电视,等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让孩子们写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二、积累素材,运用于习作

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跃跃欲试、期待不已,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着手引导学生积累材料指导学生写作了。我认为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在日常观察中积累材料。

观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价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就此消除写作在他们思想上的神秘感,克服畏惧心理。

(二)在课文的教学中积累语言材料。

经常会听到有老师埋怨道:“也不知道现在这些课文有什么教法,不上课文学生照样会做题。”殊不知,学生会做题,但做得好吗?作文写得好吗?我想,阅读应该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环节,缺少了这一环节,那习作就是枉然。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材料的方式五花八门,可以从一个词入手,对于一个词语的理解,不紧紧要求学生记住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可以运用到哪些事物的描写,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句话;也可以从一个好句着手,这个句子是描写什么的,那以后我们再描写同类事物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用呢,再如学了一些歇后语或者是谚语,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让学生深思;还可以从一些段落下手,这个段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我们可以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以后在写人物时,如果这两人有那么点相似,我们便可用上这么一段。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爱问学生的一句话就是“这个词在描写什么时我们可以用,这个句子段落我们在什么作文中可以引用。”几年来,我们班的作文中时不时就会有‘哎好像在哪篇课文中读到过’的感觉。作家的文章写得那么华丽又朗朗上口,将他们的语言用到我们的作文中,我们不也成了“作家”吗?

(三)课外积累语言材料。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文学家鲁迅也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因此我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勤做读书笔记。只有大量的积累才可能促使质的提高。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学生大多缺乏自主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从各类小学生刊物、作文书或者课文当中摘抄好词佳句,每星期进行定期检查,一学期还要进行评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看课外书的积极性,有时学生在作文中用到一些好词语好句子,我都从未见过,还要去查查他们用对了没有,真是有意思。经过这样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会大大减少。

三、鼓励学生创新作文

(一)作文题目的创新。

自定角度,巧立题目。小学阶段的作文指导,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做到围绕材料说话,但在操作中又要切忌“唯题是从”,限制学生的创新性。我认为面对有些学生提出没什么可写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定角度多方面巧立题目。如记人的作文,学生可以安上这样一些题目:《帮助》、《友谊》、《她笑了》、《我的同桌》等。

(二)内容的创新。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新。

总之,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应该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总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再到“我爱写”,让学生认为写作是充分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需要,从而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有新意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宴渝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铭《谈小学作文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教材、教法》,2006.11

[3]吴立钢《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