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外语学习环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外语学习环境

王世庆

王世庆(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天津,300204)

摘要:本文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外语学习环境的主要特点。同时从环境的角度简单比较了第二语言环境和外语环境对于学习者的不同影响。希望能够对深化外语环境的理解、对今后的外语学习、教学有一些启发。

关键词:社会认知理论;外语学习环境;第二语言环境

一、前言

语言环境是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陈三东,2005)。外语学习环境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曾葡初,2001)。外部环境包括国家的教育政策、语言政策、大众传媒、出版、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现状、家庭经济、文化、教育状况等因素。内部环境可以包括学习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风格、情感因素、个人目标等。不管是外部环境因素还是内部环境因素,范围都很宽泛,因此本文选择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分析外语学习环境主要具有那些特征,因为我们的外语学习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开展的,对环境因素理解得越全面、深入、具体,我们在做学习活动、教学活动选择的时候就越有主动性和理据性。

二、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认知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操作性学习、观察性学习、行为动机分析、自我效能等。操作性学习指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经历来体会、判断、决定应该如何做或者不应该如何做(Bandura,1986)。观察性学习指以样板为参照物,通过观察逐渐获得判断标准、认知能力或新的行为模式等(Rosenthale&Zimerman,1978)。行为动机分析指的是能够带来好处或奖赏的行为就容易得到加强;而不能带来好处或奖赏的行为则容易消弱或消失(Bandura,1986)。自我效能主要指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主观感受。自我效能高的人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Bandura,1986;张庆宗,2004)。

另外,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和认知是相互作用的,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个人因素,进而影响个体的认知效果。

三、从社会认知分析外语学习环境

观察性学习视角

对于学习者来说,观察性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是样板。如果样板非常权威、非常容易获得、与观察者的认知水平较为接近,那么学习者就容易从所在的学习环境中确定样板、观察样板、模仿样板(王世庆,2008)。这一点可以成为区分第二语言学习环境和外语学习环境的重要指标。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下,教师、同学、朋友、大众传媒、社会生活接触者都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者的样板。这是第二语言的社会环境所带来的自然影响,也是第二语言学习环境相对于外语学习环境最突出的优势。在外语环境下,大部分外语教师本身就是外语学习者,相对来讲他们自身的外语水平都会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学生的朋友、社会生活接触者中虽然会有外语学得比较好的,但是同第二语言的环境相比,语言的样板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差甚远。从这个简单的比对,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外语学习的挑战和艰难。在外语环境下学习目的语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投入。

行为动机分析视角

在第二语言环境下,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成功掌握了该语言,那么他就可以顺畅地同周围的人交流思想;顺利地继续深造学习;较为容易找到工作,发展自我。可以说,第二语言社会环境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产生了非常大的现实压力和动力。Stern(1999)认为社会环境因素对于语言学习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人都具有社会属性,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独立生存,而某个特定社会所使用的语言对该社会的任何一个成员的约束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换言之,要在某一个社会生存,就要掌握、顺应该社会所使用的语言。按照社会认知理论,第二语言社会环境使得学习者很容易体会到学会该语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或回报。

但是,在外语环境下,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拿我们国家来讲,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社会急需外语人才,而掌握外语的人数又非常少(一个重要原因是外语教学几乎中断了将近20年)。所以会一门外语的人很容易在外贸、外资企业、外交、教育等部门获得待遇良好的职位。当时社会上确实存在一股较为强大的外语热潮。近年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学外语教学水平大幅提升,大学外语专业“疯狂扩招”,大学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也不断提高。学好外语仅仅同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联系在一起,不再是获得工作或利益的保障了。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说,学生很难看到学会外语带来的现实好处,那么他们继续学习或努力学习的欲望、动机就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们对活动和特定社会环境的选择以及在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和努力程度(王世庆,2008)。影响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他人的反馈或评价、个人的价值取向及性格等。其中性格是难以改变的,其他影响因素都同环境有着密切关联。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支持或者抑制,外语学习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对成功的支持是有限的,主要原因是外语环境中,目的语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他人的反馈或评价对于外语学习来说主要来自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对外语教师很重要,因为来自教师的积极、肯定反馈有助于学习者增加信心,改善自我效能。这样有利于学习者继续投入新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成功经历,造就一个外语学习的良性循环。个人的价值取向会受社会价值观、教育经历、个人经历的影响。

操作性学习

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最后,是因为结合已有的讨论更容易把问题说清楚。操作性学习指学习者要通过亲身实践或经历来体会、判断、决定应该如何做或者不应该如何做。由于外语的使用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实践或外语经历就会相应受到局限。这样,外语学习者的判断、行为就会同样受限。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语学习环境的确存在某些“先天性”不足。要克服这些不足,对学习者的主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上文提到,外语学习者比较难以从生活经历中寻求观察学习的样板。外语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更需要学习者的自主性。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外语界专家一再强调,外语不是教出来的,外语是学出来的。

四、对外语学习的环境建设建议

以上是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对外语学习环境的简单分析。下面讨论一下基于这样对于环境的解读,如何具体面对外语学习的实际。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着电脑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外语/英语为工作语言的网络环境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王雪梅,2006)。外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需要,从网络资源中获取足够的语言输入信息,而且信息的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解决了困扰外语教师的一大难题。网络资源也为外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语言水平,灵活选择课堂素材提供了极大便利。外语/英语网络为外语学习者、外语教师的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第二,提升外语教师的“样板”质量。样板的辐射力、影响力是巨大的。如果外语教师的素质大幅提高,给学习者更多的正面引导、带动、帮扶,学习者就会方向明确,信心倍增,学习外语的动机被积极地调动起来。教师是外语教学环境下最为重要、最为主动的因素(张博宇,2008)。提高教师的目的语水平、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对于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三,重综合、重应用。实际生活中,听和说、读与写常常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教学中把各项技能过于细分,不利于学习者培养对语言的认识,也不利于语言的实际应用。将听和说放在一起、读与写放在一起,一方面避免了理论的枯燥,另一方面加强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宗福常、张良林,2003)。运用多种手段举办使用英语的活动,这样也有利于学习者在实践中体会目的语,感受自我认知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提升外语学习的自我效能。

五、小结

语言的产生、发展、使用都离不开适当的环境。外语学习需要适当的环境支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运用这一理论简单分析了外语学习环境的一些特征。最后提出了一些外语学习环境建设的建议。环境是由多种元素组合的,这些元素既相互作用,又不断变化。因此,本文只是从一个视角简单分析外语学习环境问题,希望能够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Bandura,A.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NewJersey,Prentice-Hall,1986.

RosenthaleT.L.&B.J.Zimerman.SocialLearningandCognition.NewYorkAcademicPress,1978.

Stern,H.FundamentalConceptsofLanguageTeach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陈三东.语言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6).

王世庆.从社会认知角度透视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王雪梅.从认知情感角度解析网络外语教学环境下的意义学习.课程与教学,2006,(9).

曾葡初.试论环境概念下的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宗福常、张良林.环境因素与外语教学.常熟高专学报,2003,(6).

张博宇.试论外语教学环境中的教师因素.林区教学,2008,(3).

张庆宗.自我效能理论对外语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外语电化教学,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