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

肖晓鸿

◆肖晓鸿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康复医疗学院430079

摘要:文化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气质,更是一种底蕴。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高等职业院校不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阵地,它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根据我们的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人才基地环境,就必须大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一、大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气质,更是一种底蕴。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当高品位的文化成为一种氛围、一种传统,一所学校也就有了灵魂。高等职业院校不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阵地,它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不仅注重技能培训,尤其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根据我们的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人才基地环境,就必须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它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对学生的健康成才有着巨大的影响。学校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发掘、利用校园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激发人的作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一方面提高职业技能的培养水平,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围绕“高素质”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打造具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从办学理念到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从职业精神到“校徽”图腾,从部门理念到个人理念,从“精细化管理”到“责任文化”,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理念提升,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生生不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生命文化金字塔”,并以优秀的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文化理念和适宜的文化载体,感染、凝聚、教育、指引着师生逐步走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二、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应该“四个融合”为出发点。

1.高职文化融合世界文化。学校应加强与世界的融合,有容乃大。研究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的办学办校经验,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途径,定期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如参观、参会、培训、考察、留学等,还积极引入“外教”相互交流,进一步开阔了国际化办学视野,拓宽学校人才培养的途径。

2.高职文化融合区域文化。职业教育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目标定位。实现与区域文化的对接,是培养适合区域文化,融入区域社会,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内在要求。

3.高职文化融合行业文化。我国不少高职院校都曾多年服务于某些特定行业企业,这些高职院校由于其办学的行业指向性,学校文化已深深根植于这些行业企业,文化的形成反映着行业企业的生产环境,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体现着明显的行业特征。

4高职文化融合企业文化。企业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校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就高职文化建设而言,培养职业能力是文化之本,锻造职业精神是文化之魂,营造产学研合作生态是文化之链。

三、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的内容丰富多彩,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可从五个方面入手:(1)关心和改善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2)突出教学环境建设的职业特色。包括:教学设施体现职教特色,实训环境融入职业特征,教学设备紧随企业更新。(3)自然环境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美感。包括:营造亮丽的校园环境,开展文化设施命名,挖掘图书馆的文化内容;(4)建设网络媒介平台。包括:强化传统媒介,借助新兴网络媒介;(5)创建平安校园。包括:加强教育和管理,完善防控体系等。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文化升华了大家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全面梳理学院的各项制度;加强各类档案信息管理,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平台;加强民主管理,推进校务民主透明,关注师生民主诉求。

4.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是师生在学校各种活动当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道德行为和文化品位,是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有四种建设路径:(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学术文化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公益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廉政文化活动等;(2)建立高职特色行为模式:包括从技能、职业道德等确定职业人的行为模式,以及通过校企合作确定特色管理的行为模式;(3)推进学生行为养成,开展“三早一晚”活动(早起、早餐、早读/早练、晚自修);(4)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工程,开展文化标识项目和文化精品项目、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推荐文化素质教育图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特色活动。

5.加强课余文化建设。课余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只有生命的觉醒,才是教育的成功。

6.加强舆论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美化校园环境,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禁止传播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问题,建立心理咨询室,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和院长接待日等,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台、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校园到处充满着正能量,从而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

我们一定要将文化建设放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立足自身实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形成富有独特性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支柱,成为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源泉,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根本保证。

作者简介

肖晓鸿(1968—12)籍贯:湖北孝昌县,男,硕士,中国首批“国际高级假肢矫形技师”和国家“假肢师与矫形器师”考评师、康复医学教授,现工作于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康复工程、社区康复、儿童康复和运动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