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盘地区储层描述简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临盘地区储层描述简析

郝良柱

临盘采油厂地质所郝良柱

摘要:随着隐蔽油气藏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复杂隐蔽油藏储层描述成为制约勘探目标落实的关键因素。临盘采油厂结合惠民凹陷实际特点,在精细地层对比构建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钻井同时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和地震属性提取等技术手段,综合“油--藏”连接通道研究和区域构造研究进而落实有利的储层发育特征及展布规律。

关键词:临盘油区;储层描述;构造岩性油藏

一、临盘地区基本情况

临南洼陷是一个长期继承性洼陷。整个洼陷呈地堑式结构,狭长状,洼陷两侧不同层系均发育多个三角洲砂体和扇三角洲砂体。同时,在洼陷同沉积断裂的下降盘,发育了大量的低位扇和重力流砂体。这些沉积体系受物源方向及古地形的控制,展布规律各不相同。加之与不同的构造背景相配置,就形成了临盘地区多油藏类型的油气分布特点(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上倾尖灭油藏、滑塌浊积体油藏。)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剩余油气资源的隐蔽性越来越强,岩性油气藏在勘探领域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我国新发现的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占到总探明储量的55%以上,而且仍呈上升趋势。说明岩性油气藏是当前油气勘探领域最现实、最有潜力、最具普遍性的新领域。预计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岩性油藏仍将惠民凹陷最主要的勘探方向。

二、临盘地区储量描述工作主要做法

自1960年钻探华7井开始,惠民凹陷已经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勘探历程。到90年代中期,惠民凹陷主要在中央背斜带、斜坡带寻找断块构造油藏。在经过多年的以构造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之后,勘探的重点已逐渐转移到隐蔽油气藏。由于岩性油藏受构造、断层、岩相、砂体几何形态等多种因素控制,特别是其圈闭的隐蔽性,使得岩性油藏的勘探难度要比构造油藏大的多,为此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该区的岩性油藏进行系统的研究。

1、构造特征研究:

岩性油藏从大的方面可分为原生油藏和次生油藏两种类型,通过对区域构造演化研究及多年来勘探成果的分析,把油气运移经过、聚集成藏和波及到的构造背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临南斜坡带划分四个最有利的构造大背景。第一、从营子街断裂带-临南油田北部构造简单区-兴隆寺、双丰构造-钱官屯构造中高带,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第二、临邑洼陷轴线以南-江家店鼻状构造-曲堤鼻状构造,面积约190平方公里。第三、玉皇庙断裂带-瓦屋鼻状构造,面积约60平方公里。第四、临邑洼陷东部夏40附近东西延伸的构造高带。这些构造大背景都面向临邑生油凹陷,构造轴线一直延伸到生油凹陷中心,油气在这些构造大背景上运移,无论遇到什么类型的圈闭,都可聚集成藏,所以这些构造大背景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有利地区。

2、沉积体系与储集层:

总体来看,临南洼陷沉积体系以及岩性体的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其中,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湖盆裂陷早期。三角洲—滑塌浊积岩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主要出现在湖盆深陷期,在湖盆强烈沉降阶段最大湖泛面附近发育大套的油页岩、深灰色泥岩;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古近系湖盆萎缩期;就中期基准面旋回而言,基准面旋回上升早期来自盆地短轴方向的沉积物在断层陡坎部位形成规模不大的扇三角洲或近岸水下扇,水进期湖水迅速扩张,以深水湖相沉积作用为主。基准面下降期,洼陷物源补给充分,(扇)三角洲进积作用十分明显,在缓坡断阶带背景下,(扇)三角洲前缘滑塌作用形成小型浊积扇或滑塌浊积岩。

临邑洼陷下第三系为陆湖交互相沉积,从沙三下到东营组,发育了四个一级沉积旋回,每个旋回大都由水进时深水湖相泥岩开始到水退时滨浅湖相砂泥岩互层的三角洲沉积而告终,在平面上及纵向上形成了多种储集体类型。它们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或在洼陷内部,或在边部尖灭。这些砂体在临邑洼陷中相互交错,形成了本区复杂的沉积体系,对于形成岩性油藏的形成是极为有利。

3、岩性油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由于该区多样的沉积体系造就了丰富的砂体类型,再加上与复杂的断裂系统相配合从而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根据沉积体系研究及以往钻探成果,该区可形成以下四种类型的岩性油藏。

(1)断层切河道砂油藏

因受物源方向的控制,该地区沙三上河道砂近南北向展布,而断层多属东西向,从而形成断层切河道油藏。这类油藏由于处在三角洲平原亚相带,远离生油岩,因而为次生油藏,以断层作为其运移通道。

(2)断层岩性油藏

在夏口断裂带发育的砂岩体(包括水下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呈裙边状展布,呈侧向尖灭,这类砂岩体在构造高部位为近东西向的断层切割,可形成断层岩性圈闭。

(3)浊积岩岩性油藏

这类油藏又包括三角洲前缘垮塌浊积岩岩性油藏与深水浊积扇岩性油藏两种类型。前者发育于三角洲向洼陷推进的斜坡区,后者主要存在于斜坡上的沟槽或古冲沟内,这类浊积体多与生油岩直接接触,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4)上倾尖灭油藏

从兴隆寺地区滩坝的发育特征来看,在夏70至唐9井东西展布的地垒带上,大约15个砂体自东向西尖灭,可形成了较好的上倾尖灭圈闭。

三、近年来临盘地区岩性油藏主要成果

1、洼陷内双丰三角洲沙三上浊积岩性油藏获得大发现

临南洼陷带沙三上是物源来自西南部的大型三角洲沉积,平面上三个亚相相继向北推进,通过钻井已证实了在前三角洲亚相发育了大量的含油浊积砂体。对浊积砂体多口井进行了试油均获得了油流,其中夏508井压裂试油日产15吨,不含水,投产后累油3052吨;街201井投产浊积砂体日产3.7吨,累油2869吨。夏94、夏90沙三上合计上报预测储量898万吨。显示了临盘地区浊积岩性油藏仍有巨大潜力。

2、临南洼陷带沙三中、下浊积砂体油藏勘探获得新发现

通过对营子街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研究与砂体展布的预测,部署的街5、街501井获得成功,分别钻遇油层13层26.1米、11层28.2米。街5井:这些井的成功为后续浊积砂体的评价部署奠定了基础。后来针对街501井沙三下砂体部署的街502井在沙三下钻遇油层1层5.7米。2012年该地区沙三下浊积砂岩油藏上报预测储量3704万吨。

3、临南油田兴隆寺地区沙三下构造岩性油藏取得新发现

2011年8月完钻的夏704井,全井解释油层8层27.7米,其中钻遇河道砂油层4层9.5米。5mm油嘴放喷,日油41.19立方米,含水0%。该井的成功不仅拓宽了河道砂油藏的勘探空间,同时为该区岩性油藏进一步评价坚定了信心。

4、中央隆起带沙三上临邑砂体浊积岩钻遇油层

临邑砂体主要发育在大芦家-田家地区,至孟寺地区的深水区形成滑塌浊积岩体。近几年已有多口井钻遇,并见到油气显示且投产取得较好产能。

四、结论

1、惠民凹陷沉积体系多样,砂体纵横交错,与断层相配合,极易形成各类岩性油气藏。从目前的以钻井情况来看,临盘油区岩性及构造岩性油藏具有极大的潜力。

2、在深化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地质资料,进行地震相分析及地震特征参数预测,是识别岩性油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井位部署时要结合成藏特点及构造背景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