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如何组织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李祖平

李祖平贵州省罗甸县龙坪镇大关小学550100

【摘要】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增加知识储备最有效的方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识字水平和思维能力还不能够满足独立的阅读,但是基于培养他们阅读习惯和主动阅读意识的需要,教师依然应该重视阅读的教学,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学生有效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6-289-01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其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文章就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包括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一、通过身心感受来加强阅读兴趣

小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是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作品,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到《乌鸦喝水》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年级学生营造具有真实画面感的文章内容,强化其语文阅读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如今教学体系都推崇自主学习,并通过自身体验来学习语文中的知识与内涵。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阅读课文,长期下来,便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也可安排一些比赛,吸引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可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将课文中的事物、对话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清晰地理解其中的具体意思。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景,加深对话的印象,从而促进他们自身表达能力的提高。上述所讲,均是在教室之中,而要想学好语文,提高有效对话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走出课堂,去大自然中亲身感受其多样的色彩。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知识,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高楼大厦,均有其内在的奥妙。因此,当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中,就能阅读自然的真实故事,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量,提高身心修养,这对他们的日常交流对话有所助益。

二、带读法和替读法

如果我们让学生自己去独立阅读一篇文章,显然他们遇到的困难会使阅读行为变得无趣和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阅读的预期作用。对于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还很欠缺的一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带读和替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阅读。比如一些相对简单的课文,教师可以自己先读给学生听,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根据情况,可以让学生跟教师发声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听教师读而用手指点文章中的字进行默读)。比如带领学生阅读《小小的船》,教师先让学生看着课本,自己先读一遍,给学生一个初步印象(注意,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干巴巴的,要带有韵律和感情),然后,自己读一句,让学生一起复读一句。这样,带领学生完成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自然就认识了那些没见过的生字。再比如《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文章,比较长,如果一句一句带领学生读就比较消耗时间,就可以采用指读法———教师在上面读,让学生用手指点着课文中对应的字。如教师读“狗熊一听,伸了伸舌头……”,学生的手指就在这几个字的下面划过。

替读法主要是用于拓展的阅读材料,比如《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这个故事,篇幅长,生字多,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就可以采用讲故事式的方法,把故事读给学生听。这样,能帮助学生增长积累,还能培养学生对阅读行为的期待和向往,对培养他们的阅读意识相当有用。

三、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教师的职能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时就需要让学生知道怎么阅读,如何阅读,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只有这样,阅读兴趣才能一直保持下去,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年级的小学生语文阅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初读,要求学生可以认识并且在汉语拼音的帮助下能够独自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第二部分就是品读,要求能够在无障碍朗读下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在阅读中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中心内涵,并仔细揣摩。培养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教师在拼音及生字的教学上,要夯实学生的基础,教会学生汉语字典的使用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品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品读方式,品读方式大致分为朗读和默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安排,帮助学生克服品读的障碍。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清晨早起的时候,选择朗读,通过大声地朗读提升自己的发音能力及理解能力,在新接触一篇感兴趣的语文读物时,可以选择默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开展有效对话,充分利用学生阅读兴趣加强有效对话,通过身心感受来加强有效对话,运用学生、教师、书本间的联系加强有效对话。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应为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对话能力,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贡献出自身的价值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韩泽敏.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J].新课程(上),2016(7):85.

[2]付欧.探究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