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初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曾玉凤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5-016-02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知识深度和升学竞争压力增大,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导致初中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逐步衍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们共同责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作用显著。那么,在初中化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几点是作者在此方面进行的探索。

一、初中化学教师要打造和谐教学环境,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种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创造性,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健康心理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之中教育方法,关注个别差异。要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学生,尊重和理解每位学生热歌和个性,在彰显自身人格魅力同时,充分挖掘学科优势,打造一种轻松、自由、平等、融洽的学习环境,推动知识传递和情感交流,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成功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和安全的课堂气氛。作者认为:关爱和平等是构建和谐教学环境的基础,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肯定学生,多一分激励、多一分关爱,促使学生心理诉求得到满足,从而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学生沉浸在一种平等、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学习动机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中。比如:在学习某些内容时,结合学生产生的一系列困惑,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对于学生质疑发问的这种精神给与肯定,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深层次和广泛性讨论,促使学生沉浸在一种开放和平等环境中,踊跃发言。由此一来,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而且拉近师生之间情感距离,促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自由、平等、融洽环境中心理发展和个性成熟。

二、初中化学教师要在合作探究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秉承新颖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一合作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吗欧式,激励学生参与其中,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乐趣,明确合作的意义,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同时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备较强合作交流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人走向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结合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幼娇生惯养,养成得过且过和自私自利的性格,缺少合作和分享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增强各个小组合作意识,在群策群力中设计最佳学习方法,同时,各个小组之间保持良性竞争,提高学生竞争意识,许多化学实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复实验,不断思索,讨论交流,才能走向成功,促使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分享彼此学习心得体会,学会有效交流,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良好人际关系这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初中化学教师要通过实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现象都需要通过实验来直观和形象体现。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极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在实验过程中,数据获得,现象变化和成功体验,都需要反复实验,不断设计、不断实验、不断修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比如:在进行某项实验时,结合实验特点以及要求,学生很难一次实验成功,许多学生往往通过三番五次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经历挫败,反复实验,最终得出正确结论。由此一来,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精神,在困苦中不断前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求真务实精神。

四、初中化学教师要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心态

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尊重学生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有鉴于此,教师要尊重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差异性,肯定学生的优势,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者认为: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自信对于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假如学生丧失自信,很容易养成自暴自弃和得过且过心理,这种消极心理势必影响到学生有效学习。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基础水平等等方面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刚接触化学这门新颖学科时,许多学生对化学抱有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探索欲,然而随着知识深度和广度增加,学生学习会举步维艰,尤其是面对那些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和现象,许多学生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逐步丧失学习兴趣,xuexi8欲望降低,学习成绩下降,致使许多学生形成自卑、焦躁的不良心理,为了又快又好缓解学生的这些不良心理,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多一分赏识、多一分激励,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与及时有效的赞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自身缺陷,在评价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五、初中化学教师要利用学科发展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主要通过观察他们实际表现和带来相应后果而获得。化学发展是不仅展示了化学产生、发展和未来发展而且包含了许多化学家的生平事迹。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结合教学目标,讲解一些著名化学人物的事迹,充分发挥榜样力量熏陶学生,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知的精神。比如:在讲解某些内容时,适当穿插一些有关化学家的工作事迹,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感受这些化学家的科学精神。这些著名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那些不求回报、勇于献身的精神深深打动着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言而总之:以上五点只是作者的点滴教学体会,其他化学教师在运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层次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和教师自身教育特点不同而灵活综合运用,效果方能凸显。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性事业,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绝非一朝一夕所致,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化学教师勇于研究、主动实践和勤于反思,一定能实现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