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双慧眼,转化问题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拥有一双慧眼,转化问题学生

时利波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264200

听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晓春教授就“问题学生”行为的诊断与方法指导的讲座,让我们每个人不由自主地联系到自己的教学与生活实际,想到自己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所生出的众多问题,也就有了更多的感悟与收获。

“问题学生”,现在更文明的说法叫“特需生”,其实就是经常让老师头疼的所谓“差生”“后进生”,多指那些品德、行为不良,经常违反破坏学校的纪律,成绩低下且经常不及格的学生。王晓春教授给问题学生的界定为“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最初也是同其他学生一样,都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和抱负,而往往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通过学生自身的心理活动即身心发展过程中各种消极因素的恶性膨胀而逐渐形成的。要教育好他们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们练就一双慧眼,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与对症下药,做到王晓春教授所说的:该当医生的时候,你别当警察;该当警察的时候,你别当医生。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学生行为出现问题,情形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导致爱的缺失,有的是由于认知不足,有的是行为主义的缘由……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家庭背景,才能充分了解产生此行为的具体原因,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及时诊断,为实施个别教育打好基础。

晴是初二一个让人不待见的“问题”女孩。她聪明灵慧却厌学,课堂爱捣乱起哄,举止散漫,令任课教师反感头疼。我发现这个情况后,便开始关注她,寻根刨底,探求良策。

我首先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发现其父母平时工作很忙,除了吃穿用度之外,很少有时间真正关心孩子,也不知道该怎样关心孩子。然后留心观察她的其他课堂表现,发现她只喜欢地理课,在地理课上很少有异常表现。再仔细观察发现教地理的丛老师课间经常跟晴沟通,聊学习也聊生活,哪怕只是几句,从晴开心、纯真的笑脸上,我看到了被真心关注时的满足与幸福。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她正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老师们的关注。

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我一方面与家长沟通,教给家长方法,在家庭中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注与关心;一方面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她,给她发言和展示的机会,课下也会有意多跟她聊几句。刚开始她有些抵触,不吱声;后来,隔三差五地回几句;慢慢地,她打开了心扉,会向我绘声绘色地描述她感兴趣的东西。我会在每一次的交谈中,有意识地表扬她最近好的表现,也善意地指出她的不足,希望她努力改正。她感受到我的真心,总是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不知不觉中,她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

晴转变的案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每颗种子都有自己萌发的节奏,每株幼苗都有自己拔高的季节,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一定要练就一双慧眼,望闻问切同步进行,去寻根问源,开出去“根”的药方。

我们深知,“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教育转化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样的处理方法用在不同的“问题学生”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问题行为出现的背景和表现状况之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进行初步诊断,开出相应有针对性的“方子”。切忌乱开“方子”,乱用“药”,否则不仅不能治病,反而有可能使症状加重。

如“调皮型”的学生,大多学习不用心,成绩较差,但在其他方面却精力旺盛。他们突出的特点是机灵、好奇、贪玩好动、耍小聪明、好出风头、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教育他们的关键是疏导、迁移,用他们的优点激励他们在某个方面,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专一地用到学习上去。如实验课上,大多数男生具有好奇心,善于钻研,这些学生可以让他们成为实验课的小组长,用他们的好动和好奇,激励他们学好理化生课程。“迟钝型”的学生,通常智力较差,自卑感较重,对他们必须教给其学习方法,肯定他们仔细、认真的学习过程,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日常工作上报等方面,可以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培养他们在同学间的自信,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讲“问题学生”不是一切都差,都有其好的方面或“闪光点”,教师要通过全面了解发现其“闪光点”并充分运用,使其产生巨大的能量,鼓舞并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问题学生”的诊疗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科学地调整对策,做好跟踪与反馈,坚持不懈,才能真正祛除“病症”。当然个别“问题学生”反复很大,其治疗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教育工作者要有爱心、有耐心,给学生成长变化的时间,搭建学生发展变化的舞台,静待花开,期待每个学生成长为优秀的自我。

“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拥有一双慧眼,才能把学生的行为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从而对症下药,与学生成为朋友,解决“问题学生”的个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