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中的荒诞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论新闻中的荒诞美

何嘉晟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文学分院,浙江金华321100)

摘要:荒诞新闻有其独有的美学价值,区别于虚假新闻、猎奇类新闻,荒诞新闻往往能够有力地反映出社会中的深层矛盾。新闻人通过对生活中荒诞事件的捕捉,呈现荒诞事件的内在矛盾,引发自我以及公众的思考,使荒诞新闻具有了其在现代新闻领域中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荒诞;新闻美学

一、荒诞感的产生

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它产生于人对清晰明确的认识的固有追求与日益复杂模糊的世界的碰撞之间。“荒诞是人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也是现象和本质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现实中的荒诞是审美活动范畴中荒诞的根源,荒诞审美形态是对现实中荒诞人生实践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既然荒诞这一概念在现代人类的生活中被越来越多的感受以及提及到,必然要有相应的艺术形式对这一感觉进行抒发和创造,于是荒诞戏剧、荒诞小说、荒诞哲学在上世纪中叶被大量的创作以及探讨。对荒诞的反思与研究,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探讨荒诞的热潮一直延续到当代也未见有所消退,而新闻媒介是当代大众了解世界以及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荒诞元素在新闻中的展现是无可厚非的。

“荒诞”一词由来已久,也有“荒谬”的说法。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对荒缪做出这样的描述:“在一个突然被剥夺掉幻象与光亮的宇宙里,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一个异乡人,既然他被剥夺了对失去家园的记忆或对己承诺之乐土的希望,他的放逐是不可挽回了。这种人与生命以及演员与场景的分离就是荒谬的情感。”设想一个剧场。台下坐满了观众,舞台上上演着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正是高潮部分,所有的观众都沉浸在纯洁的感动中,仿佛那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这时,坐在剧场角落里的几个细心的观众发现舞台背景幕布的一角缺失了,后台的景象显露出来:抽着烟,一脸疲惫的候场演员;扛着道具,来回走动的场工;嚼着口香糖,嘴里骂骂咧咧的灯光师;胡乱堆放的戏服道具……而台上的演员对此浑然不觉,台下的其他观众对此也是浑然不觉——大家都像先前一样,沉浸在他人或自己制造的浪漫中。此时那几个发现秘密者看看台前,看看幕后,再看看台前——先前的感动消失了,剩下的仅仅是某种滑稽、挣扎和厌恶的混合体。幻影消失了,“我们达到一种不抱任何希望的清醒感”,荒谬产生了。

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当荒诞感与新闻结合时会生发出独特的美学价值。作为以上例子中发现秘密的人,新闻作者们立刻有了一个很大的创作空间提供他用新闻的方式来呈现他们心目中对于荒诞的理解,使那些继续沉浸在浪漫爱情剧情中的人有更为清醒的认识。而与其他同样享有诠释荒诞的可能性的艺术形式相比,新闻的特点在于受众极其广泛。现代社会中保持耐心关注荒诞派戏剧的人少之又少,而荒诞新闻却总是能够引发社会热点的讨论。荒诞新闻对于唤醒人去关注自己与所处世界之间的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荒诞感的营造,应当是荒诞新闻的目的。功力深厚的荒诞新闻,在荒诞感的营造上往往比较深刻,能有引人深思的潜力;而浮于表面的荒诞新闻往往只是为了博人一笑,没有让读者对事件继续关注和思考的潜力。

二、荒诞美的追求

在常人眼中,与荒诞新闻并驾齐驱的有各类虚假新闻、猎奇新闻。只要能够撩拨起人类原始的好奇心,挑战固有的理性与逻辑,就能给这种新闻安上一个“荒诞新闻”的标签。然而作为新闻,即使是其中带有非理性、非逻辑元素的荒诞新闻,也必须要遵守真实性的原则。失去了事件的真实性,凭空捏造事实,也许可以勉强理解为文艺创作,但在新闻领域,它自动失去了文化价值。2017十大虚假新闻中有一新闻为:老人抚养孙子14年考上复旦,发现“去世”儿子还活着。此新闻记者修改事实,刻意修改事件的本貌使其具有某种人为的荒诞感,但这种荒诞感的营造本身建立在对该新闻事件走向的某种幻想之上,在呈现它的过程中运用了艺术技巧与手法,更接近于艺术层面。但在真实性为第一特征新闻领域,这种“艺术尝试”显然变得滑稽可笑,犹如跳梁小丑。

另一方面,猎奇类新闻也与荒诞新闻交流和争抢着各自的领地,猎奇类新闻在于满足了人们急切地或贪得无厌地搜求新奇和异样的东西的渴望。对猎奇新闻的热情,反映出了人们无处发泄焦虑情绪的压力,现代社会的沉闷与无聊使得猎奇新闻成为一种发泄和娱乐的手段。虽然猎奇新闻保有了新闻基本的真实性,但它忽视了新闻理应发挥的美学价值。无下限地满足人类的本能需求,不对新闻的美负责,使得猎奇类新闻与荒诞新闻有了思想深度上的差别。

我们可以继续利用荒诞的概念来对荒诞新闻与其他新闻进行区分。设想上文中的剧场,角落的观众发现了幕后的秘密,产生了荒诞感。在这一刻,观众不复为一个整体,他们分化成为四种人:做梦者,乐观者,离席者,反叛者。做梦者丝毫没有意识到演员与布景的分离,他们依旧感动着,并自觉地将舞台上的一切定义为自己真实的生活。“乐观者”用发自内心的笑声回应这种反差;离席者同样意识到了那种反差,对这一场景难以抑制的厌恶感使他选择中途退场。第四种人选择留下来,却不是为了继续做这荒谬情境的看客,他会走上场去,将演员轰下舞台,开始自导自演自己的生活故事。他就是荒谬感的反叛者,荒谬的人。他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看客,他虽然不再相信之前舞台上的一切,但他坚信自己现在在台上所做的事情的价值:因为它们是真实的,它们是他的生活。布景上的一角依旧缺失,他知道幕布后正在发生的一切;并且他知道在台下观众的眼中,那种荒谬感依然存在——可对他来说,这些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在于:他现在所做的一切是真实的,那是他的生活。他只有此时此刻,而不再对未来抱有诸多幻想。虽然幕布后的一切对他来说是残忍而真实的,但他选择了站在前面从事创造活动。

真正的荒诞新闻就需要具备这种反叛者的精神,对荒诞的生活本身有深刻的了解,面对荒诞生活的同时真诚地创造自己的价值。

作者简介:何嘉晟(1997.06—),男,浙江丽水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文学分院,汉语言文学专业。